摘要:4月17日,记者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西宁海关专场发布会获悉,一季度,青海省进出口总值1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7.8%,增速居全国首位,高出全国平均增速86.5个百分点。
西海新闻记者 范程程
4月17日,记者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西宁海关专场发布会获悉,一季度,青海省进出口总值1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7.8%,增速居全国首位,高出全国平均增速86.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贸实现规模增长,量质齐升。
一季度,我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131家,其中民营企业122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1家。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16.3亿元,增长1.8倍,占全省外贸总值的86.3%,占比较去年增加27.6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长103.3个百分点,成为引领我省外贸持续向好最活跃的主体。
与此同时,我省企业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一季度共与113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新增刚果民主共和国、厄瓜多尔、巴拿马、爱沙尼亚、喀麦隆等11个贸易伙伴,新增贸易伙伴进出口值6628万元,全省外贸进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欧盟、东盟、俄罗斯为我省前三大贸易伙伴,合计进出口13.6亿元,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2.2%。同期,我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的57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合计进出口15.8亿元,增长1.1倍,增速高于整体26.1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总值的84%。
新能源产品
成为外贸增长主动力
锂电池出口增速领跑全国。作为新兴绿色产品,我省锂电池生产企业不断优化技术路线,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深受海外客户认可。一季度,全省锂电池出口6.3亿元,增长69.2倍,占全省出口总值的38%,增速居全国第一。
多晶硅与光伏组件协同突围国际市场。我省依托盐湖资源与清洁能源禀赋,构建光伏产业跨境供应体系。一季度,光伏产业相关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其中,多晶硅出口2.4亿元,增长3.5倍,出口值占同期全国同类出口商品的69.3%,居全国第一,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光伏组件出口3047.6万元,增长1.2倍。新能源产品成为外贸增长主动力,绿色贸易新优势逐步显现。
“双冷”出口产业初具规模
我省大力推动冷水鱼、冷凉蔬菜万吨级“双冷”出口产业集群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以“物流强链、通道拓市、政策护航”为核心,不断将高原“冷资源”优势转化为全球“热产业”竞争力,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积极发挥海关经认证经营者(AEO)政策作用,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冷”产品出海动能强劲。
一季度,冷水鱼(鳟鱼类)出口1.2亿元,同比增长2.1倍,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75%,连续6年领跑全国;除传统出口市场俄罗斯、泰国、墨西哥外,首次出口至印度尼西亚。冷凉蔬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单一供港”转向“多元市场”,洋葱、蒜头、莴苣等11种冷凉蔬菜远销6个国家和地区。一季度,我省高原冷凉蔬菜出口1545.6吨,增速位列全国第三,出口量首次实现季度破千吨。
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
我省坚持将高原特色产品“走出去”与“全球优质资源”引进来相结合,为消费品市场注入强劲动能。一季度,我省消费品进口1亿元,增长54.5%,其中,肉类进口6354.2万元,增长40.7%;食用水产品进口2482.9万元,增长1.3倍。同期,我省多晶硅原料进口4563万元,增长18.7%;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4226.8万元,增长两倍。
此外,我省6个市州外贸增长强劲,一季度,全省共6个市州开展外贸业务,其中,西宁市进出口15亿元,增长80.4%;海南藏族自治州进出口1.3亿元,增长1.7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进出口1.2亿元,增长1.7倍;海东市进出口1.3亿元,增长78.4%;海北藏族自治州进出口444.1万元,增长14.6倍;玉树藏族自治州进出口350.7万元,增长24.5%。
西宁海关持续发力
培育外贸新动能
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范程程)强化海关AEO企业便利措施落实、力促“冷资源”变成“热产业”……4月17日,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西宁海关在用好各项存量稳外贸政策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好助企纾困增量政策,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培育外贸新动能。
今年以来,西宁海关在企业降本提效增动能上持续发力,促进高级认证企业享惠升级,强化海关AEO企业便利措施落实,持续提升AEO企业获得感;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各项自贸协定和优惠贸易安排,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增强企业对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可预期性。一季度,西宁海关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262份,同比增长40.9%,签证金额4.2亿元,增长151.6%。
为推动“双冷”产业发展,西宁海关指导企业按照国际标准规范开展出口种植养殖基地(场)建设,推动我省4个市州建成海关备案基地51个,帮助冷水鱼企业获得俄罗斯等11个国家(地区)的注册。引导企业开展国际农食产品标准认证,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同时,我省打造“小而美”的高原农产品智慧监管平台,与企业开展远程监管合作,实现出口产品数据的自动抓取和实时比对。积极探索监管部门“无处不在、无事不扰”作业新模式,推动企业自我规范管理。定期开展“双冷”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冷凉蔬菜连续两年内地海关和港方市场抽检合格率均为100%,冷水鱼连续9年无境外不合格通报。
此外,在服务锂电企业发展方面,西宁海关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优化对出口锂电池的检验监管,实行“预约检验、即检即放”作业新模式,提升出口前监管、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监管效能。目前,企业从接收现场查检到取得出口证书的时间大幅压缩近50%,用时为1天至2天。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