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类读者问我,那些深陷第二层的人,他们最终为什么没有走上价值投资的路?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3,方能阅读正文《投资,我还来得及么?》
那天讲投资的七个阶段时,有两类读者的留言很有意思。
一类读者问我,那些深陷第二层的人,他们最终为什么没有走上价值投资的路?
另一类读者显然思考的要深入一些。
他们知道,所谓的价值投资,只是一种投资方式,这种方式就像我那天说ABCD一样,他属于某一种。
也就是说,价值投资也有567阶段,无非是567B还是567C。
那么他们问我的是什么呢?是为什么我当年没有走价值投资的567这个方向呢?
这里面有什么说道么?
还真有。
价值投资其实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的复杂度甚至比我那天讲的567里面的案例还要复杂。
但是往往在大多数散户眼里,它显得很简单。
你注意我的措辞,显得。这个词儿就说明,它不是真的简单。
它之所以显得简单,是因为有一位大师,用极其富有媒体传播色彩的精炼语言,让价值投资为大众所知。
就是巴菲特的那两句话。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2、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很多人其实完全不了解真实的价值投资,但是这两句话,他们都听过。
以至于他们误以为自己听过这两句话,就明白什么是价值投资了。
那么他们对价值投资的理解是什么呢?
就是和追涨杀跌反着做,就叫价值投资了。俗称大家往东我往西,大家往西我往东。
.......
真要是这么简单,全世界搞金融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应该在厕所里上吊。
你看,哥德巴赫猜想,被民科给解决了。
我们来认真看待这件事,就比如巴菲特的这句话。
首先,巴菲特并不是说让你和大家反着来,他是告诉你,当大家错了的时候,你要反着来。
那这件事就不容易。
请问,你怎么判断大家错了?你又怎么确保你判断大家错了这件事,是对的?
这里面是很难的,是需要大量的行业资源辅助你判断的。
他张口说出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告诉你,他拥有你难以想象的资源,才能保持如此准确的判断。
你草草的听一句,误以为只需要在人们情绪过头,市场无效的时候减仓,等市场有效了再接回来。
但实际操作的时候,请问,如何量化他人的贪婪与恐惧?如何量化情绪过头还是没过?
如何量化市场失效还是有效?
当你无法量化这一切的时候,你以为自己在抄底,在逃顶,实际上你只是在接飞刀,你只是卖飞了。
所以你注意段永平,这个巴菲特的信徒,他没有去强调贪婪恐惧那句话,而是强调巴菲特的另一句话。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他不仅强调这句话,而且注释了这句话,所谓买公司,就是懂公司。
你懂不懂这家公司?
段永平的注释实际上就是在反问诸位,你有没有懂公司所需要的资源。
懂公司需要什么?
需要经验的,需要背景的。
我们要知道,一家公司披露的资产状况与现金流,和对方真实的资产状况与现金流根本是两码事。
谁也不会表里如一的。
就像企业从来都有两本账,一本台面上的,一本台面下的是一个道理。
我那天在七个阶段的第三个阶段里,讲机构拿来给客户讲PPT时的分析报告,与人家内部交易团队里面真正采用的交易决策逻辑,是两套东西。
就跟企业都有两本账一样,从来都是两样的。
这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很常见的。俗称产品部和研发部,一定是两套资料。一个拿给客户看,一个自己用。
对外的说辞和对内的使用,一定是对不上的。
你看到的那些,未必是真实的,就像你看到哪个企业不是把自家的产品前景吹得天花乱坠呢?
所以段永平是在问你,你开过公司么?你开过同类型的公司么?
你是不是看一眼外账,就八九不离十的能猜透内账呢?
这是第一个难点,所谓的一眼看透两本账。
第二个难点则在于,即便你能够看透内账,你也得能够算账。
很多人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不是价值,而是价格低,他们误以为价格低就有价值。
这可未必。
不是说价格便宜就一定有便宜可捡的,如果这家企业被淘汰了呢?便宜的下面也可能是清零。
所以便宜的前提是建立在价值上的,你得能正确测算出真实存在,且被市场认可的价值,你才能知道它的价格是便宜了还是贵了。
问题是,正确测算出价值是需要很多行业资源的。
很多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混到TOP了的人,都算不清自家的真实价值,你如果不懂行,你觉得你一通乱算,你算出来的价值靠谱么?
第三个难点在于市场。
市场价格是否体现了消息?是过头了?是充分体现?还是体现未足?
这些价值投资需要的点,请问你怎么量化呢?
我认识一些价值投资者,做挺好的,但他们往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企业高管多年,有大量的行业人脉资源,或者干脆就是董事长本人。
而我在进入投资市场的2008年,我还什么都不是,那时候的我,并不具备这么多行业资源。
换言之,我想要去研究价值投资背后的决策因素,我当时也没那个条件。
一个人进入市场时,自身的阶段不同,选择也就不同。
如果我是四五十岁,功成名就了,有大量业内资源了之后才接触投资,那我或许也会选择价值投资这条路。
就像我说的,ABC是通的,EFG也是通的,XYZ还是通的。
但对不起,我刚毕业就进入市场了,那时候的我,一无所有。
这才是为什么我那天讲七个阶段的第五个阶段时,我选择了那样一种开局策略。
因为那就是我18年来见过的最低的门槛,没有之一了。
包括价值投资在内,我后来认真仔细了解过的投资手法,100是个没有的,但几十个肯定是有的。
这么多里面,谈不上什么对错,无非门槛与天花板不同,但殊途同归。
归其本质,都绕不开第五第六第七那三个阶段。
俗称你开个烧饼店也是开,你开个旅馆也是开,开来开去,最后你会发现,这类事儿本身,是相通的。
只不过每个人最初所拥有的不一样,有人可能家里有套闲置的别墅,那人家就开农家乐去了,有人一开始啥也没有,于是他支个摊卖烧饼去了。
但有一件事是相同的。
从第四个阶段开始,你是真的走在一条注定盈利的路上,而在前两个阶段,那只是金融消费者们,在民科式的瞎扑腾。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3,方能阅读正文《投资,我还来得及么?》
来源:碧树西风的记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