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皇帝杨广还在江南醉生梦死,天下早就乱成了一锅粥,烽火连天,饿殍遍地!
公元617年,大隋朝的天,眼瞅着就要塌了!
皇帝杨广还在江南醉生梦死,天下早就乱成了一锅粥,烽火连天,饿殍遍地!
就在这节骨眼上,一件更让人眼珠子掉地上的事儿发生了!
奉命护送皇帝美貌老婆——萧皇后的将军李密,半道上,夜黑风高,竟然偷偷摸进了萧后的被窝里!
我的天!这可是皇帝的女人啊!
更离谱的是,据说,被窝里的萧后,非但没喊没叫,反而幽幽叹了句:“你怎么才来,让我等得好辛苦!”
这……这唱的是哪一出?
是早就眉来眼去,暗通款曲?
还是这背后,藏着什么能把天捅个窟窿的惊天大阴谋?
这瓜,可比地里的西瓜甜,比那戏台上的故事,刺激多了!
话说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炀帝杨广的日子,那叫一个难。
北边,瓦岗军的李密闹得欢;南边,各路反王也是扯旗造反,整个大隋朝,就像个四处漏风的破房子,眼看就要塌了。
杨广自己呢,被困在江都(今天的扬州),身边虽然还有些兵马,但心里头,估计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这时候,他身边有位绝世美人,就是萧皇后。
这位萧美娘,出身高贵,长得那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可再美的花,放在这乱世里,也成了惊弓之鸟。
江都城里,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暗地里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皇宫。
杨广心里也犯嘀咕,万一城破了,这美人落在叛军手里,自己这脸往哪儿搁?
思来想去,杨广做了个决定:让萧后回扬州老家待一阵子,避避风头。
听着是为了萧后好,可这命令,透着一股子邪乎劲儿。
派谁去护送呢?
杨广挑中了李密。
这李密,可不是一般人。
河南郡出身,年轻时候就号称“牛角挂书”,聪明得很,胆子也大。
这时候虽然还在隋朝当官,但早就心怀鬼胎,暗地里跟瓦岗寨勾勾搭搭,势力一天天壮大。
杨广让他去护送自己的老婆,这心里是咋想的?
是真信任他?觉得他能打,能保护好萧后?
还是觉得李密这小子越来越不听话,想把他支开,甚至借刀杀人,让他在路上被乱军砍了?
这可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啊!
李密接到这命令,心里估计也是咯噔一下。
这差事,看着风光,护送的是皇后娘娘,可实际上呢?
一路上兵荒马乱,指不定哪个旮旯就窜出一伙土匪流寇。
保护不好,是死罪;保护得太好,万一跟皇后走得近了,杨广那小心眼儿能饶了他?
这简直就是个烫手的山芋,扔也不是,接也不是。
李密是啥人?那是人精中的人精。
他表面上恭恭敬敬领了旨,心里的小算盘早就打得噼啪响。
他想啊,这也许是个机会?
一个接近权力中心,甚至窥探更高权力的机会?
他立马开始准备,调集了自己最精锐的亲兵,规划了一条看似最安全的路线。
从江都到扬州,几百里路,搁在太平年月,也就是几天的事儿。
可现在,这几百里路,步步惊心。
一路上,果然不太平。
时不时就有小股叛军或者土匪跳出来骚扰。
有一次过河,船到江心,岸上突然杀声震天,冒出来黑压压一群人。
护卫们都慌了神。
李密却很镇定,他立马指挥弓箭手放箭压制,同时命令一部分人抢滩登陆,占据有利地形。
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伙乌合之众给打跑了。
这一路上,李密展现出来的军事才能,让萧后和随从们都暗暗佩服。
可谁又能想到,这位指挥若定的将军,心里头,正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呢?
这趟要命的差事,究竟会把他带向辉煌,还是毁灭的深渊?
没人知道。
车队紧赶慢赶,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抵达了扬州城外的一家客栈。
这客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透着一股子荒凉劲儿。
风呼呼地刮,雨哗哗地下,像老天爷也在为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儿,提前奏乐。
为了安全,李密亲自带人把客栈里里外外检查了个遍,把所有出口都安排了双岗,这才稍稍放心。
他安排萧后住进了客栈最里头、最安静的一间上房。
夜深了,雨还在下。
客栈里静悄悄的,只剩下风雨声和偶尔传来的更夫梆子声。
护卫们也都累了一天,各自歇息去了,只留下值夜的人强打精神。
就在这时,李密,这位本该忠于职守的护卫统领,却悄悄地、像狸猫一样,溜出了自己的房间。
他要去哪儿?
他要去的地方,正是萧后的房间!
他心里是咋想的?
是被萧后那绝世容颜迷住了心窍,色胆包天?
还是觉得,机会来了,必须抓住?
他蹑手蹑脚地来到萧后的房门外,侧耳听了听,里面静悄悄的。
他轻轻推开房门,闪身进去,又把门悄悄带上。
房间里点着一盏昏暗的油灯,光线摇摇晃晃。
萧后并没有睡。
她斜倚在床榻上,衣衫整齐,似乎……在等什么人?
看到李密进来,她脸上没有丝毫惊慌,反而,嘴角似乎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然后,她幽幽地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像一块石头扔进了李密的心湖:
“你怎么才来,让我等得好辛苦!”
这句话,简直是石破天惊!
这……这是什么意思?
是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她早就对这位英武的将军芳心暗许了?
还是故作镇定,用一句暧昧的话来试探李密的底线?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
或者说,这根本就是一个局?一个请君入瓮的陷阱?
萧后是何等聪明的女人,在宫里那么多年,什么风浪没见过?
她难道看不出李密的野心?看不出这趟“护送”背后的诡异?
她这句话,更像是在说:“我知道你要来,我也知道你想干什么,现在,牌摆在桌上了,看你怎么出。”
这简直比刀光剑影的战场还要惊心动魄!
那一刻,李密的心跳估计比打雷还响。
他看着眼前这个美得不像话,却又心思深沉得像海一样的女人,是该进,还是该退?
这一步踏出去,可能就是万丈深渊,也可能是通天大道!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窗外风雨飘摇,屋内暗流涌动。
这扬州客栈的惊魂一夜,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萧后那句话,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精心算计的开场白?
恐怕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了。
扬州客栈那一夜之后,李密和萧后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具体发生了什么,史书上语焉不详,留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但可以肯定的是,从那以后,这两人算是结成了某种“同盟”。
这种同盟,你说它是纯粹的爱情吧,不太像;你说它是赤裸裸的政治交易吧,又似乎掺杂了点别的味道。
反正,萧后开始给李密“吹枕边风”了。
这风,可不是一般的风,是带着猛料的“龙卷风”!
萧后在宫里待了那么多年,杨广宠她,很多朝廷的机密事儿,她都知道。
哪些大臣是忠心的,哪些是墙头草,哪些早就心怀不满,她心里门儿清。
这些信息,对李密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他可以据此拉拢人心,分化敌人,为自己的大业铺路。
更要命的是,萧后还透露了一个惊天大秘密——传国玉玺的下落!
我的乖乖!传国玉玺啊!
那可是从秦始皇那会儿传下来的宝贝,谁拿到它,谁就有了号令天下的资本,就有了当皇帝的“合法性”!
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当时的“核武器”,谁有谁牛!
李密听到这个消息,眼睛都红了。
这简直是老天爷把馅饼往他嘴里塞啊!
有了萧后这个“内应”,再加上可能到手的传国玉玺,他觉得自己离皇帝宝座,又近了一大步。
于是乎,李密更加卖力了。
他在瓦岗寨招兵买马,广纳贤才,什么秦叔宝、程咬金、单雄信、王伯当,一时间猛将如云,谋士如雨。
瓦岗军的势力,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成了隋末各路反王中,最扎眼的那一个。
萧后呢,也没闲着。
她利用自己过去的身份和人脉,在暗中帮李密做了不少工作。
甚至有传言说,她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资助李密。
这两人,一个在明,一个在暗,配合得倒也默契。
看起来,这是一笔双赢的“政治投资”。
李密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助力和“大杀器”的消息。
萧后呢?她一个失去靠山的末路皇后,在乱世中,也算找到了一个新的“潜力股”,为自己的未来下注。
可这世上的事儿,哪有那么简单?
这笔投资,看着诱人,但也可能是有毒的蜜糖,是饮鸩止渴!
你想啊,李密和萧后的关系,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这事儿传出去,对李密的名声好听吗?
他手下那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会怎么想?
会不会觉得他为了个女人,连皇帝的老婆都敢动,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
“红颜祸水”这四个字,可不是说着玩的。
而且,传国玉玺这东西,是宝贝,也是烫手的山芋。
多少人盯着呢?
李密能顺利拿到吗?拿到了能保住吗?
这背后,藏着多少风险和杀机?
这时候,像王世充、窦建德这些老狐狸,早就竖起了耳朵,眯起了眼睛,死死盯着李密的一举一动了。
他们可不是傻子,李密和萧后这点事儿,能瞒过他们?
一场围绕着权力、美色和玉玺的更大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李密和萧后的这笔“投资”,究竟会带来丰厚的回报,还是让他们血本无归?
悬念,才刚刚开始。
话说李密,自从搭上了萧后这条线,又得知了传国玉玺的下落,那真是感觉人生到达了巅峰。
手握重兵,又有美人(可能还有玉玺)加持,这天下,舍我其谁?
可惜啊,老话说得好,“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李密这手“天胡”开局,硬生生被他打成了“相公”牌。
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很多人都说,是萧后这个“红颜祸水”给闹的。
说李密得了美人,就忘了江山,整天沉迷于温柔乡里,不思进取了。
这话,有几分道理,但又不全对。
你想想,李密是啥人?那是能在乱世中拉起一支队伍,跟朝廷叫板的枭雄!
他能那么没脑子,为了个女人就啥都不管了?
恐怕,问题没那么简单。
得到萧后(以及她带来的潜在利益),可能让李密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他是不是有点飘了?
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别人都得靠边站?
这种过度自信,在心理学上叫“达克效应”,就是能力不足的人,反而更容易高估自己。
拿到传国玉玺(就算没真拿到,光知道下落也够他兴奋的了),这“王炸”在手,他是不是就有点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了?
比如,他对待手下那些兄弟的态度,可能就变了。
原来大家一起打天下,有饭同吃,有仗同打。
现在呢?你李密跟皇帝的老婆勾搭上了,还可能拿着玉玺要当皇帝了,是不是就有点看不起我们这些泥腿子出身的兄弟了?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果然,瓦岗军内部开始闹矛盾了。
像单雄信这样脾气火爆的硬汉,最看不起这种儿女情长、不顾大局的事儿。
还有王伯当这些元老,也觉得李密变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可以同生共死的带头大哥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少能征善战的将领,心里开始打起了小九九,有的甚至干脆就带着人马走了!
这下可好,瓦岗军的实力,明面上看着还行,内里已经开始松动了。
这就好比一棵大树,外面看着枝繁叶茂,里面却被虫子蛀空了。
这时候,谁最高兴?
当然是李密的死对头——王世充!
王世充这老小子,也是个狠角色,老奸巨猾。
他一看李密内部不稳,人心思变,机会来了!
他立马调集大军,对瓦岗军发动了猛攻。
此消彼长之下,瓦岗军哪里还顶得住?
战场上节节败退。
最惨的是,据说在最后关头,连李密的心腹大将王伯当都反了!
(也有说法是王伯当一直忠心,最后兵败自杀,但不管怎样,内部的分裂是肯定的。)
王伯当(或者其他愤怒的将领)冲进后宫,看到了那个被认为是祸根的女人——萧后。
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手起刀落,一代美人,就这么香消玉殒了。
而李密呢?
打了败仗,成了丧家之犬,最后投降了唐朝,但又不甘心,想再次起兵,结果被唐军斩杀。
真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从扬州客栈那夜算起,到最后兵败身死,不过短短几年时间。
李密这手好牌,打得稀烂。
这煮熟的鸭子,真的就这么飞了!
你说这事儿,到底该怪谁?
怪萧后太美,诱惑太大?
还是怪李密自己拎不清,关键时刻掉了链子,野心太大,能力又跟不上?
或者说,这就是命?在那个乱世里,个人的力量,终究敌不过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
这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李密自己,在黄泉路上,才能慢慢品味了。
结语李密和萧后的故事,说到底,就是一场权力、野心和情欲交织的悲剧。他们曾经无限接近权力的顶峰,却因为一念之差或是一步踏错,最终落得个江山美人两头空的下场。
这历史啊,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复杂,也照出了命运的无常。
如果你是李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夜晚,面对着绝世美人萧后那句“你怎么才来”,你会怎么做?是选择抓住这看似一步登天的机会,还是坚守底线,另寻他路?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和大家一起聊聊!
觉得有点意思,别忘了点赞、转发,关注我@吴家多姐,下回咱接着唠更有嚼头的历史!
(注:关于李密护送萧后并产生私情等情节,在正史中记载不多或存在争议,多见于后世演义、评书等文学作品。本文基于广泛流传的说法进行探讨,旨在分析人物心理与历史可能性,并非完全等同于严格考证的历史事实。)
来源:吴家多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