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的机场还没有如今的安检流程,旅客拎着行李就能直接走到值机柜台,这一点在后来 FBI 公布的案件档案里有明确记载。
1971 年感恩节前夕,美国波特兰国际机场人潮涌动。
当年的机场还没有如今的安检流程,旅客拎着行李就能直接走到值机柜台,这一点在后来 FBI 公布的案件档案里有明确记载。
一名中年男子提着黑色公文包,混在人群中走向值机台,他没做任何伪装,穿着白衬衫、黑领带和西装外套,看起来就像普通商务旅客。
值机员玛丽后来在证词里说,这男人笑起来有点特别,嘴角总不自然地抽动。
“要一张去西雅图的单程票,我叫丹・库珀。” 他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劲儿。
玛丽接过他递来的现金,1971 年用现金买机票很常见,她没多想就办好了手续,这一幕被机场当时的监控拍了下来,后来成了库珀留下的少数影像资料之一。
登机前,库珀找了个角落坐下,时不时看手表,像是在等什么信号,FBI 后来分析,他这是在确认地面准备是否到位,毕竟劫机不是临时起意。
上了飞机,库珀选了个靠窗的座位,要了杯白水,还舒展了下四肢,空姐佛罗伦斯觉得他动作有趣,主动搭话:“先生,第一次坐我们航班吗?”
库珀抬头看她,眼神亮得有些吓人,佛罗伦斯心里发毛,想转身离开,胳膊却被他抓住了。
他塞过来一张小纸条,佛罗伦斯以为是乘客搭讪的套路,随手就想塞进包里,没等她转身,肩膀突然被拍了一下。
库珀站在身后,笑容没变,语气却冷了下来:“不看看纸条吗?” 佛罗伦斯硬着头皮展开,上面的字让她瞬间僵住 ——“我带着炸弹”。
这不是玩笑,库珀把公文包拉开一条缝,佛罗伦斯瞥见里面有 8 个红色圆柱体,缠着电线,还连着一个圆柱形物体。
后来 FBI 鉴定,那些红色圆柱体其实是烟雾弹外壳,电线接的是普通电池,但当时谁也不敢赌这是假的。
“你想要什么?” 佛罗伦斯压低声音问。库珀凑近她耳边,说出了早就想好的条件:20 万美元不连号钞票,4 具降落伞,还有一架在西雅图待命的加油车。
消息传到驾驶舱,机长立刻联系地面,西北航空公司总裁唐纳德・尼洛普接到电话,不到 10 分钟就拍板:“满足他的要求,先保证乘客安全。”
为了稳住乘客,机长通过广播说 “飞机出现小故障,需要在空中盘旋等待”。
飞机开始在高空绕圈,这一绕就是两个小时,库珀早就算好了,这么久足够让地面备好赎金,也能让飞机消耗掉一部分燃油,方便后续操作。
另一名空姐蒂娜接替佛罗伦斯过来服务,她后来在采访中说,库珀特别淡定,翘着二郎腿,还点了杯波本威士忌加苏打水,付账时特意给了小费。
这会儿,地面上几十号人正在不同银行取钱,1 万张 20 美元的钞票,每张都没连号,警方还拍下编号存档,这是当时对付赎金案的常规操作。
下午 5 点 39 分,飞机降落在西雅图塔克马机场,按照库珀的要求,机舱窗帘全拉上了。
工作人员把钱和降落伞从后楼梯递上去,库珀拿到东西后,立刻放了 35 名乘客和两名空姐,只留下机长、副机长、飞行工程师和蒂娜。
飞机还没再次起飞,库珀突然让机组人员聚到一起 “开会”。
他提出要飞往墨西哥城东南方向,还要求飞行时保持最低空速、最大高度,机舱得保持无压。
机长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要跳伞,无压机舱能让跳伞更安全,最低空速和最大高度则能降低被地面追踪的概率。
副机长忍不住提醒:“加满油也飞不到墨西哥。”
库珀没反驳,很快同意改在内华达州里诺机场加油,FBI 后来分析,他可能早就知道燃油不够,提出墨西哥只是为了争取谈判空间,顺便试探机组人员的配合度。
飞机再次起飞后,库珀让蒂娜和其他人都进驾驶舱,还让他们把舱门锁好。
机组人员心里窃喜,觉得这样一来,库珀就算有炸弹也伤不到他们,他们没多想,乖乖锁了门,压根没料到这是库珀的计谋。
晚上 10 点 15 分,飞机降落在里诺机场,地面上百名警察早就布好了阵,枪口全对准机舱门,可等了 5 分钟,里面一点动静都没有。
警察试探着登机,客舱里空无一人。降落伞、炸弹都不见了,只留下库珀的黑色领带、几个烟头,还有两具没带走的降落伞。
FBI 后来在领带上提取到了 DNA,但一直没找到匹配的人,机组人员这才反应过来,库珀让他们锁进驾驶舱,就是为了方便自己跳伞。
根据驾驶舱记录,晚上 8 点左右,飞机尾门警示灯亮了,这说明尾门被打开过。
8 点 13 分,飞机尾部突然向上抬了一下,机长费了好大劲才稳住 —— 这正是库珀跳伞的瞬间,那会儿,飞机正飞在路易斯河上空,外面下着特大暴雨。
当地媒体后来报道,当晚的风速达到每小时 50 公里,气温接近零度,这样的天气跳伞,生还概率极低。
警方立刻展开搜索,300 多名警察沿着飞行路线排查,连河流和山区都没放过,潜水艇在路易斯河来回搜寻,却没找到任何线索。
FBI 后来把这起案件列为 “最棘手悬案”,还悬赏 10 万美元征集线索,可惜一直没进展。
不过,库珀也不是完全没留下痕迹,1978 年 11 月,一名猎人在飞机飞行路线附近,发现了波音 727 的机尾标语牌。
FBI 推测,这是库珀打开尾门时被风吹掉的,说明他跳伞的位置可能就在这一带。
更关键的线索出现在 1980 年 2 月,哥伦比亚河滩上,一个 8 岁小孩在玩沙子时,挖出了三包用塑料布包裹的美金。
经过鉴定,这些钞票的编号和当年给库珀的赎金完全一致,这则发现赎金的新闻当时轰动了全美,媒体纷纷报道 “DB・库珀案有新进展”。
FBI 顺着河滩展开大规模搜索,可惜除了这三包钱,再也没找到其他东西。
有人猜,库珀可能跳伞后活了下来,花了一部分钱,剩下的藏在了河滩,也可能他早就死了,钱是被水流冲过来的。
这起案件最让人佩服的,是库珀的 “专业性”。
他要 20 万美元,不多不少,刚好能让警方在两小时内凑齐,避免警方因为筹备时间太长而强行突击。
要 4 具降落伞,留下 4 名机组人员,意思很明显 ——“可能要一起跳伞”,警方自然不敢给有故障的设备。
他还要求手动驾驶飞机,让飞行路线左右偏移,这样地面就很难精准定位他的跳伞点。
FBI 后来在案件分析报告里说,库珀肯定懂飞行,要么是飞行员,要么是和航空相关的从业者,普通人根本想不到这些细节。
更有意思的是,库珀全程没露过凶相,空姐蒂娜说,他说话一直很客气,还给小费,聊起天来像个学者。
其他机组人员也有类似感受,说如果不是知道他带了炸弹,根本想不到他是劫匪,这种 “绅士劫匪” 的形象,让库珀成了当时的 “传奇”。
1972 年,美国发生了 15 起模仿他的劫机案,劫匪都学着他要赎金、跳伞,当年的报纸经常能看到 “又一个 DB・库珀出现了” 的报道,吓得很多人不敢坐飞机。
为了遏制这种风气,1973 年,美国机场开始推行安检制度。
一开始只是简单的行李检查,后来慢慢升级成现在的样子 —— 过安检门、查身份证、托运行李扫描。
这起案件还影响了流行文化,《猫鼠游戏》、《洛基》等影视剧,都借鉴了库珀 “完美逃脱” 的设定。
就连《名侦探柯南》里的怪盗基德,作者青山刚昌在采访中也提到,创作灵感部分来自 DB・库珀,尤其是 “突然消失”“优雅作案” 的特点。
库珀到底是生是死,可能永远是个谜,但他留下的影响却实实在在 —— 现在全球机场的安检,让上亿人的出行更安全。
从这个角度看,这桩悬案虽然没破,却意外推动了公共安全的进步。
就像有人说的,DB・库珀可能只是个普通人,却用一场精心策划的劫机,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他的故事之所以流传这么久,不仅因为悬案本身,更因为人们对 “完美逃脱” 的好奇,对 “未知” 的探索欲。
或许,正是这种未知,才让 DB・库珀的传说,一直延续到今天。
来源:云蘅不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