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眼白发黄要警惕!肝胆专家提醒 3 种病变可能性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7 23:41 1

摘要:有位患者,近段时间发现自己眼白发黄,起初以为是没休息好,没太在意。可随着时间推移,眼白越来越黄,还感觉浑身乏力、食欲减退,这才赶忙来医院。经检查,原来是肝脏出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可能也遇到过眼白发黄的情况,千万别不当回事,这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

有位患者,近段时间发现自己眼白发黄,起初以为是没休息好,没太在意。可随着时间推移,眼白越来越黄,还感觉浑身乏力、食欲减退,这才赶忙来医院。经检查,原来是肝脏出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可能也遇到过眼白发黄的情况,千万别不当回事,这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肝胆专家提醒的,眼白发黄背后可能隐藏的 3 种病变可能性。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眼白,也就是巩膜,是瓷白色的。但当身体出现某些问题时,眼白颜色就会发生改变。据统计,在 40 岁以上人群中,约 10% - 15% 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白发黄现象,而其中不少与肝胆疾病相关。所以,了解眼白发黄背后的病变可能性,对中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处理体内的胆红素。胆红素是红细胞衰老死亡后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胆红素在肝脏内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会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然后通过胆道排入肠道。但当肝细胞受损,比如感染肝炎病毒、长期酗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就会下降。数据显示,约 80% 的急性肝炎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眼白发黄症状。

以病毒性肝炎为例,像乙肝、丙肝等,病毒在肝细胞内大量繁殖,破坏肝细胞结构和功能。肝细胞受损后,一方面,未结合胆红素无法正常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另一方面,已合成的结合胆红素也可能反流入血。这就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当超过一定阈值,就会出现黄疸,眼白首先变黄。除了眼白发黄,患者还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人会感觉肝区隐痛或胀痛。据统计,约 70% 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

如果怀疑是肝细胞受损导致的眼白发黄,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首先是血液检查,肝功能指标中的胆红素水平会明显升高,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酶也会升高。例如,在急性肝炎发作时,ALT 和 AST 数值可能会升高至正常上限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另外,还需要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以明确是否感染肝炎病毒。腹部超声检查也很重要,能观察肝脏形态、大小、结构等,判断肝脏是否有炎症、纤维化等改变。一旦确诊,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比如病毒性肝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药物性肝损伤,则要停用相关药物,并进行保肝治疗。

胆管是胆汁排泄的通道,从肝脏收集胆汁,然后将其输送到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脂肪。当胆管因各种原因发生阻塞,胆汁就无法顺利排入肠道,从而在胆管内淤积,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血液,引起黄疸,出现眼白发黄症状。约 60% - 70% 的胆管阻塞患者,首发症状就是眼白发黄。

胆管结石是导致胆管阻塞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胆管结石发病率逐渐升高,在 60 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可达 20% - 30%。结石在胆管内移动,可能阻塞胆管,引起胆管痉挛,患者会感到右上腹剧烈绞痛,疼痛常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约 80% 的胆管结石患者会经历这种疼痛。除了疼痛和眼白发黄,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症状,这是因为胆汁淤积容易引发胆管炎。另外,胆管癌也会导致胆管阻塞。胆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生长,逐渐阻塞胆管,黄疸会进行性加重,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下降、乏力、皮肤瘙痒等症状。据统计,约 50% - 60% 的胆管癌患者,在确诊时体重已下降 10% 以上。

对于怀疑胆管阻塞的患者,腹部超声是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能发现胆管内的结石或占位性病变,还能看到胆管是否扩张。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能更清晰地显示胆管系统的结构,明确阻塞部位和原因。如果是胆管结石,对于较小结石,可尝试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用特殊器械将结石取出;较大结石或病情复杂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胆管切开取石术等。胆管癌的治疗则根据病情,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中晚期可能需要结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但总体预后相对较差。所以,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除了肝胆疾病,某些溶血性疾病也会导致眼白发黄。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存活约 120 天,然后衰老死亡,被脾脏等器官清除。但在溶血性疾病中,红细胞寿命缩短,大量红细胞在短时间内被破坏,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分解后产生胆红素,超出了肝脏的代谢能力,就会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发黄疸。

比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异常,呈球形,细胞膜稳定性差,容易被破坏。在这类患者中,约 90%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同时伴有黄疸,眼白发黄较为常见。还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患者除了眼白发黄,还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贫血症状,部分人会有发热、寒战表现。据统计,约 30% - 40% 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疾病活动期会出现发热症状。

诊断溶血性疾病,需要进行多项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这表明骨髓造血功能代偿性增强,以补充被破坏的红细胞。外周血涂片检查能观察红细胞形态,若发现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等异常形态,对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另外,还需要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试验)等,以确定是否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上,针对不同病因,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严重时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除了上述 3 种病变可能性,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也可能导致中老年人眼白发黄。比如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像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可能会使尿液、汗液、眼白等变黄,但停药后症状会逐渐缓解。还有一些食物,如大量食用胡萝卜、南瓜、橙子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也可能导致皮肤和眼白发黄,但这种发黄主要在手掌、足底等部位明显,巩膜发黄相对较轻,减少这类食物摄入后,颜色会慢慢恢复正常。

中老年人如果发现眼白发黄,尤其是伴有乏力、食欲减退、腹痛、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平时,中老年人也要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定期体检,这对预防肝胆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都很重要。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知识,能让大家对眼白发黄有更深入认识,早发现、早治疗,守护好身体健康。

来源:医学健康小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