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夺冠却被喝倒彩,樊振东加盟德甲联赛后,乒乓界饭圈文化已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17:03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辛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赛场,樊振东和陈梦站上冠军领奖台时,看台上响起的嘘声,让人厌恶。

这不是传统竞技体育里常见的胜负喝彩,而是带着情绪的、针对特定运动员的喝倒彩!

更耐人寻味的是,几个月后,樊振东宣布加盟德国乒乓球甲级联赛,成为首位现役国乒主力出征海外职业联赛的选手。

这也引出了一个近些年老生常谈的问题,体育界的“饭圈文化”!

之前在一场采访中,樊振东表示:“现在输球不行,赢球,好像也没那么行!”

这得是多么的无奈,能在拿下冠军之后说这些话。

大概从2010年前后,社交媒体开始爆发式增长,运动员的个人生活被前所未有地推到公众面前。

以前大家看比赛,得守着电视等直播,报纸上几张照片配几百字就是全部报道。

现在不一样了,点开手机就能看到运动员训练的短视频、吃饭的日常,甚至比赛间隙和队友的互动。

这种“近距离感”天然拉近了粉丝和运动员的距离,但也模糊了关注点的边界。

为什么之前男乒樊振东和女乒陈梦赢得冠军后,却被全场观众喝倒彩?

是因为樊振东人气高,赢了粉丝量更高的王楚钦;让王楚钦的球迷们难受。

陈梦则是赢了粉丝量多的孙颖莎,导致被喝倒彩!

其实说实话,都是中国运动员,都是在为国家效力,为国家争荣誉,为什么差距会这么的大?

都是自家的孩子,这样被伤心,也难怪有网友说的:樊振东去德甲联赛,其实就是被伤的太多了!

体育界的饭圈文化,影响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有些粉丝不再只讨论比赛技术,反而更热衷于比较运动员的商业价值、社交媒体热度,甚至因为支持不同选手在网上互相攻击。

这种现象在乒乓球、体操这类中国传统优势项目里尤其明显。

因为这些项目明星多、赛事频繁,粉丝群体更容易形成固定“阵营”。

巴黎奥运会上的倒彩声,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文化变异的产物。

过去观众喝倒彩,多半是因为裁判判罚有争议,或者运动员场上动作不妥。

但那次樊振东和陈梦夺冠后的嘘声,明显带着“站队”意味。

有传言说部分观众因为支持其他选手,才对冠军表达不满,尤其是粉丝数量庞大的王楚钦和孙颖莎!

这很奇怪,体育竞技的核心是“冠军和胜利”,运动员在场上拼尽全力,无论谁夺冠都值得尊重。

可当饭圈里的“唯粉”思维被带到赛场,比赛结果就不再是唯一焦点,运动员的个人魅力、粉丝数量,甚至场外八卦都可能影响观众的判断。

就像有人在网上说“我就是不喜欢他,所以不希望他赢”,这种逻辑和体育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樊振东去德甲打球的决定,又给这个话题添了新的说法。

不得不说,德国乒乓球联赛历史悠久,赛制成熟,虽然水平不如中国乒超联赛,但职业化程度很高,球员需要自己安排训练、旅行,适应不同的比赛环境。

这也是樊振东去德甲联赛打球的原因之一!

樊振东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虽然退出了世界排名,选择在这个时候去海外打球。

显然不是为了“镀金”,更像是一种主动突破。

这几年,中国乒乓球队虽然成绩依旧耀眼,但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年轻选手不断涌现,外部环境也在变化。

日本、欧洲的选手进步很快,传统优势正在被缩小。

去德甲打球,意味着他要跳出熟悉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对手、不同的战术风格,甚至不同的文化氛围。

运动员终究要用实力说话,而不是靠粉丝数量或者商业价值。

有意思的是,樊振东的这个决定,在粉丝群体里也引发了不同反应。

有的粉丝觉得他“勇敢”“敢于挑战”,有的则担心他“太辛苦”,“影响状态”!

这种讨论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当运动员的职业选择成为粉丝热议的话题。

甚至有人试图用“爱他就要支持他的一切”或者“为他好就该劝他留下”的逻辑去影响他时,体育竞技的纯粹性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稀释了。

之前我国的知名演员王福友,就公开炮轰樊振东,说他加盟德甲联赛,是在“卖国求财”!

但是事实真是这样的么?并不是的!

所以,真正的体育迷,应该更关注他在赛场上的表现,而不是他的每一个决定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

体育里的饭圈文化,至少它让更多人关注到原本小众的项目,比如以前很多人只在奥运会期间看乒乓球,现在因为粉丝的讨论,平时也会有更多人关注赛事。

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提升,也能获得更好的训练条件和待遇。

但坏处也很明显:当粉丝的过度关注干扰到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当网络上的骂战掩盖了体育本身的魅力。

当“流量”成为衡量运动员价值的重要标准,体育竞技就会偏离它原本的轨道。

樊振东在德甲的首秀,对手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德国小将。

比赛前,德国媒体都在炒作“世界第一来了”,现场观众也比平时多了一倍。

但樊振东上场后,想的肯定不是这些——他眼里只有那个小小的乒乓球,对手的每一个发球、每一次挥拍,都需要他全神贯注去应对。

最后他赢了比赛,赛后采访说:“这里的比赛节奏和国内不一样,对我是个很好的锻炼。”

这句话很简单,却道出了竞技体育最核心的东西:无论外界如何喧嚣,运动员终究要回到赛场,用实力证明自己。

饭圈文化讲究“情感投入”,甚至带有盲目性;而体育竞技讲究“理性竞争”,一切用成绩说话。

当两者相遇,不可避免会产生碰撞,但最终能留下的,一定是那些真正热爱体育、尊重竞技精神的人。

樊振东,就是其中一个!

就像樊振东选择去德甲打球,不是为了取悦谁,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因为他热爱乒乓球,想在不同的环境里挑战自己。

这种纯粹的热爱,才是体育最动人的地方。

社交媒体让运动员离观众更近,商业让体育有了更多可能性。

但无论怎么变,那个在赛场上拼尽全力的身影,永远是最值得关注的焦点。

至于那些倒彩声、那些粉丝间的争吵,终究会被体育历史所遗忘!

留下的,是运动员们用汗水和努力书写的一个又一个冠军!

信息来源:《文汇报》-2025-06-01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IxMzE0Ng==&mid=2652155254&idx=1&sn=0ad39582ffb261f7d12806f5f71ed26b&chksm=bcb44b2c8ac2831437bff76963658ef18808c3a126e9d3b01a4fcb3ddde50e0cc177b2c45488&scene=27

来源:一号游戏解说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