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矿井下工作的每一天,我们都深知安全是生命的红线。近日,矿上组织观看的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庄旺煤业有限公司"6·19"较大顶板事故警示教育片,让我深刻感受到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这场事故以6条鲜活生命的代价,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也为我们敲醒了思想上的警钟,促

在矿井下工作的每一天,我们都深知安全是生命的红线。近日,矿上组织观看的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庄旺煤业有限公司"6·19"较大顶板事故警示教育片,让我深刻感受到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这场事故以6条鲜活生命的代价,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也为我们敲醒了思想上的警钟,促使我们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 一、事故教训:血的代价敲响安全警钟该起事故发生在巷道修复作业中,直接原因是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技术措施,未按"由上向下、逐排推进"的作业顺序施工,一次性扩帮进尺过大,导致顶板锚杆、锚索失效,引发冒顶。尽管事故发生在特定地质条件和多重采掘扰动的复杂环境下,但更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失职。 事故中暴露出的违规操作触目惊心:作业人员未掌握安全技术措施要点,盲目施工;安全员、跟班干部未履行职责,现场监管形同虚设;新工人未经充分培训便违规入井作业;企业对隐患排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操作。这些管理漏洞与操作失误的叠加,最终酿成悲剧。 二、问题反思:安全管理的"五个缺失"(一)技术管理缺失 事故暴露出企业在技术管理上的严重缺陷。安全技术措施未有效传达,作业人员对关键操作流程一知半解,导致施工顺序错误。这警示我们必须强化技术交底的严肃性,确保每项措施落实到岗、传达到人。 (二)现场监管缺失 安全员、跟班干部未履行"全过程盯守"职责,甚至提前离岗,反映出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存在断层。安全监管必须做到"人在岗、心在位",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三)教育培训缺失 新工人未经系统培训便匆忙上岗,暴露出企业对培训工作的轻视。安全培训不是"走过场",必须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确保每名职工熟练掌握岗位风险和操作规范。 (四)制度执行缺失 企业对"无证上岗"“不戴定位卡"等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反映出制度执行的"宽松软”。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任何漏洞都可能成为事故的导火索。 (五)隐患排查缺失 事故前巷道已出现明显变形,但企业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隐患排查沦为"表面文章"。必须建立"隐患零容忍"机制,确保隐患整改闭环管理。 三、整改启示:筑牢安全防线的"三个坚持"(一)坚持技术引领,科学施策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必须强化技术保障: 优化巷道支护设计,引入注浆加固、智能监测等新技术; 加强矿压观测,建立动态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围岩变化; 制定针对性应急措施,确保突发情况下的科学处置。 (二)坚持从严管理,压实责任 安全管理必须"严字当头": 严格执行"三违"行为追责制度,对违章指挥、违规作业"零容忍"; 强化现场跟班干部和安全员责任,确保监管"在位、在岗、在状态"; 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安全防线。 (三)坚持预防为主,筑牢根基 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严把人员准入关,杜绝"无证上岗"“临时用工”; 系统开展安全培训,将事故案例转化为教材,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推行"隐患随手拍"等群众监督机制,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 四、躬身自省:以敬畏之心守护生命作为煤矿工人,我们每天都在与风险博弈。这场事故让我深刻认识到: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任何为赶进度、省成本而忽视安全的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亵渎。 细节决定生死。看似微小的操作失误,都可能引发不可逆的灾难。我们必须养成"手指口述"等规范化操作习惯,让安全成为肌肉记忆。 责任重于泰山。每个岗位都是安全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必须以"如履薄冰"的谨慎对待每项操作,对同事的生命负责。 站在井口的每一次班前会上,我都会想起事故中6名矿工的遭遇。他们或许也曾对违规操作心存侥幸,或许也曾忽视了身边的风险信号。但生命没有"如果",安全没有"再来"。我们唯有以事故为镜,时刻绷紧安全弦,把"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守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安全生产没有终点,只有永恒的起点。让我们以血的教训为鉴,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规程,用敬畏之心守护井下每个角落的安全,共同筑牢煤矿安全生产的钢铁防线! 来源:清缘很忧郁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