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重水,又是氚:韩国核电站的“老毛病”还没治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1 16:35 2

摘要:韩国月城核电站又出事了。9 月 19 日,2 号机组发生重水泄漏,约 265 公斤含放射性的重水外泄——这是今年第三次事故,还是同一机组。一边是不断扩张的核电规模,一边是频繁出事的老旧设备和拖沓的管理,月城核电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离中国山东只有 900 公里。

韩国月城核电站又出事了。9 月 19 日,2 号机组发生重水泄漏,约 265 公斤含放射性的重水外泄——这是今年第三次事故,还是同一机组。一边是不断扩张的核电规模,一边是频繁出事的老旧设备和拖沓的管理,月城核电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离中国山东只有 900 公里。

月城核电站不是什么新建项目,早在 1997 年就已建成,目前由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KHNP)运营。它采用的是加拿大 CANDU 重水堆,占韩国核电供应约 5%,本应是国家能源中坚。然而,这台“老机器”似乎早已力不从心。

2024 年 6 月,4 号机组的乏燃料贮存池就出现泄漏,流失了约 2.3 吨含放射性水。2025 年 1 月,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2 号机组直接将 29 吨未经检测的核废液排进大海,氚含量超标 9 倍。这次的理由是“阀门误开”。

而刚刚过去的 9 月,2 号机组又发生重水泄漏,含放射性氚的水再次失控。这台曾在 2013 年因安全隐患停运两年的机组,如今还在运行,实在令人担忧。

官方每次都强调“泄漏剂量低”“未对公众造成影响”,但这些话掩盖不了一个事实:泄漏的是重水,里面含有氚。

氚是氢的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 12 年,能通过 β 衰变释放高能电子。一旦被人体吸收,会转化成氚水,在体内滞留数周甚至数月,可能损伤 DNA,增加癌症风险。

CANDU 重水堆虽然能用天然铀发电,不需昂贵的浓缩工艺,但运行中会大量产氚。理论上,这些氚应该通过净化系统处理掉,问题是——老设备经不起折腾,密封性差、焊缝老化、维护不到位,渗漏几乎成了常态。

更糟糕的是,事故类型越来越“丰富”:从贮存池漏水到阀门误开,从冷却系统渗漏到重水泄漏,设备、操作、管理全线拉胯。这不是某个零件的问题,而是整个体系在松动。

韩国现在有 25 台在运核电机组,是全球第六核电大国,还计划在 2036 年前把这个数字扩展到 44 台,核电占比提升至 34.6%。但扩张的脚步跑得太快,监管能力却没跟上。

维护预算不足、设备更新滞后、信息披露不透明,这些问题积压不解决,再大的计划也只是“纸上谈兵”。

月城核电站的屡次出事,不仅影响韩国本地,更可能波及周边。它距离中国山东不到 900 公里,若泄漏量更大,含氚水通过大气或洋流进入黄海、渤海,影响我国沿海水产资源并非危言耸听。

福岛核事故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放射性物质扩散之快、之广,全世界都看在眼里。如今,月城核电站的事故频率和性质已经足够引起区域警惕。

核能确实是重要的低碳能源,但它的高风险属性,决定了安全必须是第一优先。韩国核电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制度和管理。老旧设备不更新、事故应对不透明、扩建优先于安全,这样的核电发展模式,本质上是在“借安全赌未来”。

一次次事故已经敲响了警钟。如果韩国不能从根本上修复核电管理体系,下一次事故可能就不仅仅是“剂量很低”的轻描淡写了。

核电的扩张,不应建立在安全透支的基础上。

核电的未来,也不该被一座座“月城”拖进阴影。

来源:亓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