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现代:民国时期先后属直隶省、河北省;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设沧县专区,1958年改沧州专区,1967年称沧州地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成立地级沧州市。
2. 秦汉至魏晋:秦代设浮阳县,属巨鹿郡;汉代属冀州刺史部,三国时归曹魏管辖。
3. 南北朝:北魏时期(公元517年)设沧州,取“沧海”之意得名,此为“沧州”名称之始。
4. 隋唐至五代:隋代属河间郡,唐代复设沧州,隶属河北道;五代时期归属多变。
5. 宋元时期:宋代属河北东路,元代属中书省河间路。
6. 明清时期:明代属京师河间府,清代沿明制,仍属河间府管辖。
7. 近现代:民国时期先后属直隶省、河北省;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设沧县专区,1958年改沧州专区,1967年称沧州地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成立地级沧州市。
沧州历史悠久,行政建制随朝代更迭多次演变,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沧州市地域面积、行政区划与人口结构
一、地域面积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域,总面积约14,304平方公里(约1.43万平方公里)。其地理范围东西长181公里,南北宽165公里,海岸线长129.7公里,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沿海城市 。
二、行政区划
截至2025年,沧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10个县,以及沧州渤海新区、沧州经济开发区、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个功能区 。具体划分如下:
- 市辖区:新华区、运河区。
- 县级市: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
- 县:沧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孟村回族自治县。
- 功能区:沧州渤海新区(含黄骅港)、沧州经济开发区、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原任丘市的鄚州镇、苟各庄镇、七间房乡划归雄安新区托管,但行政区划尚未正式调整,仍由沧州市实际管理 。
三、人口结构
1. 人口总量与增长
2024年末,沧州市常住人口为722.77万人,较2023年减少3.69万人。若剔除雄安新区划走三个乡镇的影响,实际人口呈小幅增长趋势。2024年出生率为6.57‰,死亡率8.49‰,自然增长率为-1.92‰,人口呈现负增长。
2. 城乡结构
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24年城镇常住人口414.26万人,占总人口的54.95%;乡村常住人口340.17万人,占比45.05%。近年来,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年均城镇化率提升约0.8个百分点。
3. 年龄结构
沧州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24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62.13万人,占总人口的22.43%;65岁及以上人口122.08万人,占比16.89%,高于全国(14.9%)和全省平均水平。老年抚养比(60岁以上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为39.30%,养老压力逐渐增大 。
4. 民族构成
沧州是河北省少数民族重点聚居区之一,共有47个少数民族,总人口28.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98%。其中,回族人口24.8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6.1%,是全省回族人口最多的城市。孟村回族自治县是主要聚居地,此外河间市、黄骅市等8个县(市、区)少数民族人口均超过万人 。
5.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约为505人/平方公里,分布不均。任丘市(84.69万人)、河间市(79.43万人)、黄骅市(64.48万人)为人口大县(市),而海兴县(18.96万人)、吴桥县(22.03万人)等人口相对较少。中心城区(运河区、新华区)常住人口约74.9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36%。
四、人口发展趋势
1. 老龄化加剧:随着医疗水平提升和生育率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将持续攀升,预计203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可能突破20%。
2. 城镇化提速:根据“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力争达到200万以上,青县、沧县有望纳入中心城区规划。
3. 人口流动: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节点城市,沧州将承接部分北京非首都功能,人口吸引力逐步增强,但农村人口外流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
沧州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在人口结构变化中既面临老龄化、城乡差异等挑战,也蕴含着城镇化、产业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
沧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融合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的名胜古迹。以下是结合最新信息的详细介绍:
一、国家级历史地标与文化遗产
1. 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
位于沧县旧州镇,核心文物沧州铁狮子铸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单体铸铁文物,重达32吨,素有“镇海吼”之称,见证了古代沧州的漕运文化与镇水信仰。公园内还保留着宋代城墙遗址、明代兵营遗址等,集考古勘探、文化展示于一体,是了解沧州古城变迁的重要窗口。
2. 大运河沧州段文化带
沧州段大运河全长216公里,是京杭大运河全线保存最完整、弯道最多的河段,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推荐景点包括:
- 捷地分洪设施景区:世界遗产点,现存清代乾隆御碑和明代分洪闸,展示古代水利智慧 。
- 东光连镇谢家坝:采用“糯米灰浆”筑坝技术的世界文化遗产,水工智慧展示馆通过沙盘模型还原运河航运场景 。
- 市区段生态修复工程:包括“Ω弯”生态湿地、南川楼与朗吟楼复建群(明清漕运枢纽标志性建筑),以及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集中展示沧州武术、捷地船工号子等漕运相关非遗 。
二、古建筑与官署遗址
1. 河间府署
位于河间市红牌楼街,始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是除北京故宫外唯一带有穿堂的地方衙署建筑。复建于2013年,占地83.7亩,以清代中期风格为主,展示古代官署建筑规制和廉政文化。包拯、李素芝等历史名人曾在此任职,景区内还设有河间歌诗、西河大鼓等非遗展演。
2. 泊头清真寺
华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清真寺之一,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布局,融合伊斯兰装饰艺术,现存清代《古兰经》手抄本和乾隆年间“正大光明”匾额。开放时间为8:00-18:00,免费参观 。
3. 沧州文庙
位于运河区晓市街,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具有明代梁架斗拱风格的古建筑群。主体建筑包括大成殿、明伦堂等,院内古柏参天,免费开放,适合体验儒家文化与传统建筑美学。
三、历史文化主题景区
1. 吴桥杂技大世界
世界唯一杂技主题公园,国家4A级景区,位于吴桥县京福路。这里汇聚了“天桥八大怪”等传统杂技表演,可观赏高空飞人、柔术滚灯等惊险节目,体验杂技互动工坊。2025年新增的吴桥杂技幻乐城将于9月25日试运营,包含六大主题街区、五大沉浸式剧场及70余个文化体验节点,推动杂技文旅从“单一观赏”向“深度体验”升级 。
2. 盐山千童祠与千童博物馆
千童祠位于盐山县千童镇,是为纪念徐福东渡而建,内有东渡堂、泰山堂等,记载秦代童男童女东渡扶桑的历史。祠前“秦千童城”碑由赵朴初题写,祠后无棣沟遗址传为当年训童港。千童博物馆免费开放,陈列秦汉文物300余件,系统展示千童文化与中日交流史。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举办的“千童信子节”,以高杆杂技表演再现徐福东渡场景,被称为中日友好“活化石”[[_ _LINK_ICON]](https://m.baike.com/wiki/千童祠/263384?baike_source=doubao&flow_extra=eyJpbmxpbmVfZGlzcGxheV9wb3NpdGlvbiI6MCwiZG9jX3Bvc2l0aW9uIjo2LCJkb2NfaWQiOiIxN2Y4NmRlMjhjNmE5ZjAxLTdlM2VmOTM0ODdjZjcyYjEifQ==&inline_doc_id=null)。
四、自然风光与生态景区
1. 南大港湿地
环渤海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滨海沼泽湿地之一,面积16万亩,是候鸟迁徙重要栖息地。游客可乘船穿梭芦苇荡,观赏丹顶鹤、白天鹅等珍稀鸟类,体验自驾野餐和湿地科普教育。规划中的南大港生态旅游度假区(2025-2035年)将打造大型实景演出和休闲度假设施,未来或成华北生态旅游新地标。
2. 黄骅港金沙滩
位于海兴县沿海高速出口,是人工打造的滨海休闲景区,沙质细腻,配套无动力亲子乐园、露营地和快艇游船。景区紧邻沧海文化风景区,可一并游览海盐博物馆和滨海渔村,感受沧州海洋文化。
五、特色文化体验推荐
1. 献县汉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汉代墓葬37座,包括河间献王刘德墓等。1968年出土的汉代错金豹镇(现藏献县文保所)为国家级文物,反映汉代贵族生活与工艺水平。部分墓葬封土保存完好,适合考古爱好者探秘。
2. 清风楼与南川老街
清风楼复建于运河西岸,为明清风格楼阁,登楼可俯瞰大运河风光。毗邻的南川老街保留传统商铺和民居,集中展示沧州火锅鸡、兴济羊肠子等运河码头美食,以及木板大鼓、沧州武术等非遗项目 。
六、旅行实用信息
- 交通:沧州西站(高铁站)直达北京(1小时)、天津(40分钟);市区可乘公交或共享单车串联景点。
- 季节推荐:春秋季(4-5月、9-10月)气候宜人,适合户外活动;冬季可体验吴桥杂技幻乐城室内演出。
- 美食:河间驴肉火烧、沧州火锅鸡、羊肠子汤、金丝小枣制品等。
- 注意事项:部分遗址(如汉墓群)未完全开发,建议结伴参观;吴桥杂技幻乐城试运营期间部分项目可能受限,建议提前查询开放情况。
沧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地方特产,涵盖传统美食、非遗工艺及新兴特色产品。以下是结合最新信息的详细介绍:
一、传统美食与农产品
1. 金丝小枣
- 核心产区:沧县崔尔庄、献县、泊头交界处,种植历史超2300年,现有百万亩枣粮间作,产量和品质居全国之首 。
- 特点:干枣剥开可见金黄丝相连,含糖量高达70-80%,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直接食用或加工成蜜枣、枣泥等。2025年沧州红枣博览会将于9月27-29日在南川老街举办,集中展示红枣深加工产品。
2. 泊头鸭梨
- 地理标志产品:已有2000余年栽培历史,曾以“天津鸭梨”闻名中外,果肉细腻多汁,含糖量10-13%,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3. 河间驴肉火烧
- 非遗技艺:传承六代,火烧形如书、酥如雪,夹入卤制驴肉和焖子,口感外热里爽。2025年河间驴肉火烧制作技艺传承人孙亚楠被评为“沧州非遗传播推介官”,推动技艺创新与文化传播。
4. 黄骅烧饼
- 特色工艺:用1斤油和2斤面制成油酥,咸甜两种口味,外壳酥脆、内瓤香软,可存放多日不变质,是沧州早点和馈赠佳品 。
5. 盐山千童酱兔
- 百年历史:起源于清咸丰年间,采用散养兔肉和秘制酱料,经多道工序制成,肉质紧致、酱香浓郁,2022年被列为沧州非遗美食,可真空包装携带 。
6. 孟村小米
- 地标产品:孟村镇后涨沙村年产小米3万吨,米粒金黄饱满,富含营养,主销京津冀及山东地区。当地绿康合作社还推出蚂蚱养殖,活体冷冻蚂蚱销往多地,主打绿色有机概念。
7. 沧州旱碱麦
- 新兴品牌:2025年入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抗旱耐盐碱,加工的面粉、挂面、吊炉烧饼等面食口感独特,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
二、非遗工艺与文创产品
1. 肃宁内画
- 非遗技艺: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尹庆元突破传统载体,将内画艺术融入香炉、小夜灯、茶叶罐等实用器物,作品入选“中国好礼”。例如,内画香炉以沧州风物为主题,方寸之间展现运河风光和铁狮文化。
2. 泊头火柴文创
- 百年传承:泊头火柴厂曾为亚洲最大火柴厂,现转型为文创产品,推出大运河画轴火柴、京剧脸谱火柴等,外包装融入沧州文化元素,兼具实用性与收藏价值。2025年新开发的“龙腾四海”磁扣书式火柴成为热门伴手礼。
3. 青县京梳子
- 创新工艺:结合AI动画与传统木梳制作,加入榫卯、大漆等技法,开发出十二生肖属相梳、镇海吼按摩梳等产品,200余项专利通过数字版权保护,成为文旅市场爆款。
4. 吴桥杂技花馍
- 非遗面食:将杂技元素融入面塑,用蔬菜汁调色,造型包括老虎、兔子等,色彩鲜艳、憨态可掬,2024年入选市级非遗名录,可作为观赏与食用兼具的伴手礼 。
三、地方特色与新兴产品
1. 盐山小楼全羊宴
- 专利工艺: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选用半年龄山羊肉,经炖、蒸、煎、烤等13道工序制成,包含四主菜、一煲汤及羊杂八盘,吃法灵活,2024年其制作工艺获国家专利,是盐山宴请宾客的代表性宴席 。
2. 孟村清真八大碗
- 宫廷风味:明清时期传入孟村的回族宴席,包括丸子、清炖、卷煎等八道菜品,采用炖煮、炸、烧等技法,口味独特,是当地婚丧嫁娶的必备佳肴。
3. 沧州冬菜
- 三大咸菜之一:以大白菜自然发酵而成,兼具香、甜、咸、辣四味,春不干、夏不腐,可直接食用或作为调料,是沧州传统腌制食品的代表。
4. 海兴茴香与献县小葱
- 名特优新农产品:2025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名录,海兴茴香气味浓郁,适合调味;献县小葱辛辣鲜香,是北方菜肴的重要配料 。
四、非遗工艺与特色商品
1. 东光雕花陶球
- 运河记忆:选用大运河畔红胶泥,经雕刻、烧制而成,图案融入运河文化元素,是东光县代表性非遗工艺品,可作为摆件或旅游纪念品。
2. 肃宁裘皮
- 地理标志产品:肃宁是北方重要的裘皮集散地,产品涵盖貂皮、狐狸皮等,以工艺精细、款式新颖著称,远销国内外。
五、选购与体验建议
1. 美食推荐:
- 必尝小吃:河间驴肉火烧(推荐孙氏六代传承店)、盐山千童酱兔、吴桥杂技花馍。
- 特色宴席:孟村清真八大碗、盐山小楼全羊宴。
- 购买渠道:沧州各大商超(如华北商厦)、特产店(如“沧州礼物”旗舰店)及电商平台(淘宝搜索“沧州特产礼盒”)均有销售。
2. 文创选购:
- 非遗手作:肃宁内画香炉、泊头火柴文创、青县京梳子,可在沧州大运河非遗展示馆或景区文创店购买。
- 新兴特产:孟村小米、沧州旱碱麦制品,可通过当地合作社或线上平台(如京东“沧州农特产馆”)选购。
3. 文化体验:
- 非遗工坊:吴桥杂技花馍制作体验、泊头火柴文创DIY。
- 节庆活动:9月沧州红枣博览会、千童信子节(农历三月二十八),可现场感受特产文化与民俗氛围。
沧州特产不仅承载着地域风味,更融入了历史与技艺的传承。无论是馈赠亲友还是自我品鉴,这些特色产品都能让您深度感受“河海狮城”的独特魅力。
来源:品味乐与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