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玩家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有些低战力玩家,只要靠 “肝”(多打游戏)就能拿到顶级称号;二是赛季首周受战力继承影响,所有人英雄分数都差不多,巅峰赛又没开,想拿称号只能死磕排位,打的比上班还累;三是每周战力回收太离谱,跟变相“绑架”似的,逼着玩家多打几局,才能
《王者荣耀》S40赛季快结束了。但对王者来说,这个赛季挺“煎熬”的。
从赛季初被骂到赛季末,但王者偏偏还能一边挨骂一边吸金,也是没谁了。先是在赛季上线第一周,因为战力系统改动,遭到不少玩家吐槽。
玩家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有些低战力玩家,只要靠 “肝”(多打游戏)就能拿到顶级称号;二是赛季首周受战力继承影响,所有人英雄分数都差不多,巅峰赛又没开,想拿称号只能死磕排位,打的比上班还累;三是每周战力回收太离谱,跟变相“绑架”似的,逼着玩家多打几局,才能减少战力被回收的损失。
官方也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7月9号就发了道歉信,说会优化战力系统帮大家减负。这时,距离赛季开始才刚过6天。
一个月后更热闹了 ——8月12号下午,有位孙千和的律师把腾讯告了,正式开庭,要求公开王者的匹配机制。起诉重点就是,孙千和觉得游戏胜负被游戏的匹配所操控了,
消息一出,引发了很多玩家的共鸣。简单来说,就是玩家们都觉得这游戏打的越多输的越多,但是输多了后又会给你安排连胜,颇有种被系统操控的无力感。
不光战力系统和匹配机制,巅峰赛也没少出幺蛾子。《王者荣耀》因更改巅峰匹配机制后,匹配时间也变得更长,主播们动辄半小时起步。
不过,这个情况很快就有了改善:官方又优化了一次匹配机制,不少排名靠前的主播匹配甚至能“秒进”。能有这么明显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敌我双方的巅峰分数差距拉大了。之前双方分数差控制在50分以内,优化后,玩家和队友的分数差甚至能超过100分。这也意味着玩家实力不均衡,敌我双方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不仅把分数差拉大,王者还往巅峰赛里加人机。不少游戏博主已经“实锤”,游戏不光在排位赛里加了人机,现在巅峰赛也开始加人机了,且敌我双方人机水平还不一样。
对此,腾讯也不装了,摊牌了。
腾讯在2025年的半年报里,明确说《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在加速搞平台化,还加大了AI的应用。另外在二季度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腾讯高管聊到“AI 驱动游戏业务成长”时说得更为直接:人工智能对游戏内容开发效率、游戏用户参与度和游戏营销货币化都有显著帮助,腾讯在自家游戏产品上应用AI的规模与深度也普遍有所提升。
简单来说,就是《王者荣耀》能靠AI生成虚拟队友或对手,用这种方式加深人机和玩家的互动,让AI控制的角色更接近真实玩家。例如《和平精英》,今年7月上线的虚拟AI队友“花傲天”,武能组队打游戏,文能在线尬聊。
不管是调整匹配机制,还是往游戏里加人机,这些情况都透露出一个信号:玩《王者荣耀》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而且赛季更新前,王者多次提及要出全新主动装备,结果上线才几周,还只让排位用,之后就匆匆下架了。
这些举动又让王者透着股“拧巴感”:既想靠改动让玩家有新鲜感,又怕玩家不适应丢日活。不过王者舆论没赢过,赚钱却也没输过。
据AppMagic机构估算,2025年上半年,全球手游里唯一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就是《王者荣耀》。越骂越赚,这就是王者荣耀。
而王者能赚那么多,除了“黑红”带来的热度,联名皮肤功不可没。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王者荣耀仅推出9款联名皮肤,其中分别是大话西游的白晶晶以及86版经典《西游记》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等。
而三年后的2024年,被称为王者荣耀“联动元年”,皮肤激增至18款,较2021年翻了近一倍。回到今年,《王者荣耀》开年就联动了《冰雪奇缘》《三江源》《三丽鸥》,之后又高调宣布和百亿票房的《哪吒》IP 联名,还推出了新的“珍品无双”品质抽奖皮肤,以及和《死神》《露比》《诡秘之主》《罗小黑》等 IP 的联动皮肤。
仅仅9个月时间,今年的联名皮肤数量就已经超过了2021年全年,近乎追平2024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王者荣耀》在手游里,说到吸金能力,还是没什么对手。且随着 AI 技术越来越成熟,人机队友也会更像真人。这就导致了,玩家可能会慢慢陷入茧房里:一边为各种联名皮肤掏钱,一边与AI人机斗智斗勇。
总结起来,王者一边想方设法吸玩家的血,一边还用AI操控对局胜负,提高日活,让一切都看似欣欣向荣。
这种“一边挨骂一边赚钱”的日子,还会持续多久呢?
来源:幸福柑桔r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