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圈内算不上大热点,但扒一扒它的招股书,可比那些明星的八卦有意思多了。
最近甫康生物要去香港上市的消息,在圈内算不上大热点,但扒一扒它的招股书,可比那些明星的八卦有意思多了。
这公司是搞生物医药的,主打肿瘤治疗,听着挺高端,可细看下来,怎么都像个家底薄还急着进京赶考的主。
毕竟人家手里就只有一款刚能卖的药,大半收入都靠别人,还敢做18个月必须上市的“梦”,
任谁看了都得吐槽一句:这哪是冲刺,分明是在走钢丝,就怕要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甫康生物2015年就成立了,老板沈孝坤还是科班出身,武大本科、中科院博士,在恒瑞、诺华这些大药企都干过,按说底子不差。
可他折腾快十年,公司真正能拿得出手的赚钱”,就只有一款叫汉奈佳的药。
这药是治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直到去年6月才刚获批,算是公司第一个商业化的产品。
按说有药能卖了该松口气,可账上的数字一点不乐观:2023年全年收入还是0,2024年靠着汉奈佳赚了1782万,到了今年上半年稍微好点,有3467万。
但要是把这两年半的账拢一拢,亏损却堆到了2.05亿,等于说,卖药赚的钱,还不够填研发和运营挖的坑,典型的“赚吆喝不赚钱”。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汉奈佳能卖出去,靠的还不是甫康生物自己的本事。
它压根没建销售团队,直接把国内销售权全交给了复宏汉霖,自己只等着分账。
而且他们之间的合作模式也挺被动,复宏汉霖卖药要先给首付和奖金,卖得多了再按比例给提成,可反过来,甫康生物还得给复宏汉霖的子公司付服务费。
今年上半年,复宏汉霖卖汉奈佳收了7556万,光分销成本就花了4088万,最后给到甫康生物的,也就3467万。
更关键的是,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公司97.6%和98.9%的收入都来自复宏汉霖,等于是把饭碗全端在别人手里。
如果哪天对方不想合作了,或者卖不动了,甫康生物可能连西北风都喝不上。
而现在他们之所以这么急着上市,说到底还是被对赌协议逼的。
这几年甫康生物融资倒是顺,从2019年天使轮估值9500万,到现在涨到31.88亿,六年翻了33倍,看着像潜力股。
但资本不是慈善家,当初投钱时就签了对赌:必须在首次递表后18个月内成功上市,不然投资者就有权要求公司赎回股份,还得给补偿。
现在招股书是递了,可公司的钱袋子并不鼓,截至到今年6月,现金和等价物也就1.62亿,还背着6150万的短期银行借款,8月又收了3000万融资尾款.
算下来这点钱按现在的烧钱速度,也就够撑15个月,比18个月的对赌期限还短3个月,能不慌吗?
按理说,生物医药公司得靠管线撑未来,可甫康生物除了汉奈佳,其他在研药都慢半拍。
核心的两款药,CVL009是治胃癌的,现在才到临床2期,而同类的伐利替尼、杜卡替尼都跑到3期了.
而另一款CVL218主打的是晚期实体瘤,还在临床3期挣扎,竞品美法替尼、佐格替尼都快完成上市申请了。
更尴尬的是,汉奈佳本身也不算独家,国内已经有三家企业卖同款仿制药,上海创诺比它早一年上市,江苏奥赛康也在去年获批了。
等于说,甫康生物拿着一款“迟到”的仿制药,还得跟两家对手抢市场,背后又没其他新药撑场面,想在赛道上跑赢,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说到底,甫康生物这趟IPO,更像是背水一战。
手里攥着一款刚起步的药,收入绑在别人身上,钱快花完了还被对赌逼着赶时间,就算真能成功上市,后续能不能摆脱单药依赖和客户依赖的问题,都是未知数。
生物医药这行,从来不是赌一把就能赢的,真要想站稳脚跟,最终还得靠实打实的产品和本事,光靠赶工期,恐怕很难走长远。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