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色列则第一时间反击,外交部长吉迪恩·萨尔直指桑切斯“反犹主义”,指责其“撒谎”。体育与政治的交锋,在欧洲乃至国际赛场上正变得越来越激烈。
加沙战火延烧,抵制以色列的呼声正越过外交和经济领域,蔓延到体育和文化舞台。
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这周罕见发声,呼吁各方抵制以色列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直到加沙的人道灾难终结。
以色列则第一时间反击,外交部长吉迪恩·萨尔直指桑切斯“反犹主义”,指责其“撒谎”。体育与政治的交锋,在欧洲乃至国际赛场上正变得越来越激烈。
西班牙的自行车赛事因抗议以色列车队被迫暂停,波兰篮球赛场也因以色列国歌遭球迷嘘声而引发关注。抗议者普遍主张,国际社会应像2022年抵制俄罗斯那样,把以色列逐出全球体育舞台。
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等顶级体育组织,并未把以色列列入“黑名单”。只有国际泰拳联合会等少数组织,曾限制以色列以本国国旗参赛。
为何以色列没有步俄罗斯后尘?国际奥委会给出的解释是:以色列没有违反《奥林匹克宪章》关于“吞并他国领土”的条款。
相关体育协会也普遍保持沉默,欧洲足球俱乐部和各国足协并未拒绝与以色列队伍交手。
国际足联甚至拒绝对相关申诉进展发表评论,要知道,巴勒斯坦足协早已正式申诉,要求禁止以色列参赛,但至今未有实质进展。
他不仅对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提出谴责,还直接质问:“为何以色列不能像俄罗斯那样被逐出国际体育圈?”
紧接着,西班牙国家广播公司和另外三家欧洲媒体威胁,如果以色列参赛,就集体退出明年的欧洲歌唱大赛并拒绝转播。这一举动让体育与文化抵制浪潮进一步升温。
与此同时,抵制风潮也蔓延到电影圈。部分好莱坞制作人和演员宣布联合抵制以色列电影节和相关机构,文化领域的对抗同样变得公开化。
在一线体育协会内部,态度明显分裂。比如,爱尔兰篮球协会负责人坦言,当前形势下与以色列队比赛并非他们本意,但如果弃赛将面临欧篮联制裁,这对本国篮球发展是不可承受之重。
意大利足协主席直言,公众对10月与以色列队比赛极为敏感,但规则摆在那,不参赛就是自动弃权,直接丢掉世界杯资格。
挪威足协则选择了折中方案:10月与以色列比赛的全部门票收入,将捐给无国界医生组织,用于加沙地带的人道救援。可见,就算官方不敢“硬抵制”,民间和协会内部的压力也在明显上升。
在球场层面,抗议活动愈演愈烈。以色列篮球队在波兰参赛,场外爆发抗议,场内球迷以嘘声表达立场。
阿姆斯特丹、巴黎、甚至欧冠决赛现场,都曾出现“停止加沙种族灭绝”等横幅,哪怕欧足联明令禁止政治表态,也未能完全消除抗议。
网球赛事同样受波及。加拿大上周为安全考虑,闭门举办戴维斯杯以色列对阵赛。数百名加拿大运动员和学者此前曾联名要求取消比赛,理由同样是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
纵观国际体育抵制史,南非因种族隔离被禁赛长达三十余年,俄罗斯因入侵乌克兰也被全球体坛“封杀”。但以色列至今未遭遇同样待遇,部分分析人士将其解读为“典型双标”。
西班牙的做法,虽暂未有其他国家效仿,但意义不容低估。毕竟,西班牙不仅是足球强国,还将主办2030年世界杯,明年环法自行车赛首站也设在该国,影响力不容小觑。
英国议员已呼吁欧洲足联取消阿斯顿维拉与以色列球队的欧联杯比赛,理由是“确保公共安全与社区和谐”。但欧足联尚未松口。
目前,尽管以色列暂未被国际主流赛事封杀,桑切斯的带头发声和欧洲社会的抵制声浪,已让体育、文化界成为新一轮地缘政治博弈的前沿阵地。
是否会出现“多米诺效应”,以及国际体育组织会否最终松动立场,仍有待后续观察。但可以肯定,体育“中立神话”正在被现实一次次冲击,体育场正变成全球情绪与矛盾的“放大器”。
来源:娱客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