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7日晚,浙江温州瑞安市飞云江大桥上演了一场“意外反转”的救援:一名中年男子翻越护栏跳江,本以为会坠入江中,却因正值退潮,江面裸露成淤泥滩涂,身体重重砸进淤泥后无法动弹。危急时刻,公安、消防、海事、120多部门联动,救援人员在淤泥中艰难跋涉,最终将男子成功
9月17日晚,浙江温州瑞安市飞云江大桥上演了一场“意外反转”的救援:一名中年男子翻越护栏跳江,本以为会坠入江中,却因正值退潮,江面裸露成淤泥滩涂,身体重重砸进淤泥后无法动弹。危急时刻,公安、消防、海事、120多部门联动,救援人员在淤泥中艰难跋涉,最终将男子成功救出并送医,一场看似绝望的跳江事件,因“无水的江”和“及时的救援”有了不一样的结局。
深夜跳江:退潮让“坠江”变成“陷泥”
当晚10时许,飞云江大桥上仍有车流穿梭,路灯的光线洒在江面上,勾勒出夜色中的江面轮廓。一名中年男子沿着大桥人行道慢慢走着,走到护栏边时突然停下,没有丝毫犹豫地翻越半人高的防护栏,纵身向下方的“江面”跳去。
这一幕被途经的市民目击。“当时听见‘扑通’一声闷响,还以为他掉进江里了,结果一看下面没有水,全是黑乎乎的淤泥!”目击者回忆,原本以为会看到江水溅起的水花,没想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灰褐色的滩涂,男子坠落后,身体直接陷进松软的淤泥里,下半身很快被泥浆包裹。
男子起初还挣扎着想爬起来,可双手一按下去就陷得更深,黏稠的淤泥顺着衣裤缝隙往皮肤里钻,每动一下,身体就下陷一分。几次尝试后,他体力耗尽,只能保持上半身趴在淤泥上的姿势,在漆黑的夜色里孤立无援。最先发现的市民立刻拨打110报警,语速急促地说明情况:“飞云江大桥有人跳江!下面没水全是泥,他陷在里面动不了了!”
多部门联动:紧急调度破解“无船可进”难题
瑞安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刻调度附近民警赶赴现场,同时联系消防救援支队、120急救中心,还同步通报了温州飞云江海事处,启动多部门应急联动。不到10分钟,民警率先抵达大桥桥面,借着警车大灯的强光向下探查,很快在距离桥面十余米的滩涂上找到了被困男子。
“别乱动!保持冷静,我们马上救你!”民警趴在护栏边呼喊,男子虚弱地抬头回应,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此时消防救援人员也带着救生衣、安全绳、淤泥救援板等装备赶到,可现场评估后发现,退潮后的江滩淤泥深浅不一,最深处能没过成年人膝盖,常规救援设备用不上;而海事处调取潮汐记录后确认,当晚是飞云江大退潮,江中心水位不足半米,救援艇根本无法驶入浅滩——“水路救援”的路被堵死了。
“只能走陆地!从最近的滩涂入口徒步进去!”消防指挥员迅速调整方案,挑选8名经验丰富的队员组成救援小组,携带轻便装备朝着滩涂入口出发。夜色里,救援人员打着手电筒,每走一步都要先试探淤泥深浅,生怕陷入暗藏的深泥潭,手电筒的光束在灰褐色的泥面上扫过,映出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
淤泥中的救援:15分钟刨泥,半小时接力转运
20分钟后,救援小组终于抵达男子被困处。手电筒光下,能清晰看到男子腰部以下全被淤泥裹住,泥浆干结在衣服上,嘴唇冻得发紫,眼神里满是无助。“别怕,我们来了,听我们的指令配合就行。”一名队员半跪在淤泥中安抚他,另外两人则小心地把淤泥救援板从男子身下插入,用板材的浮力托住他,防止继续下陷。
淤泥又黏又重,救援人员的手套很快被泥浆沾满,手指几乎动不了。他们只能交替用手刨开男子腿部周围的泥,每挖一下都要费很大力气,泥浆顺着袖口钻进衣服,冰凉的触感直往骨子里渗。“再坚持会儿,马上就好!”队员们一边加快动作,一边不断安抚。15分钟后,男子腿部的淤泥终于清理出足够空间,救援人员迅速给他套上救生 harness,把安全绳一端系紧,另一端固定在远处的石块上,四人合力慢慢把他从淤泥里拽出来。
男子被拉出后,救援人员立刻给他披上保暖毯,检查有无外伤。此时他已经能清楚说话,只是身体冻得不停发抖。考虑到滩涂难走,队员们用担架抬着他,四人分抬四角,在淤泥中稳步前行,其余人在两侧护送,手电筒光开路,避开坑洼。半小时后,他们终于抵达滩涂边缘的接应点,早已等候的120急救人员立刻上前,为男子测血压、做初步清创,随后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救援结束时,所有救援人员的衣裤、脸上、头发上全是淤泥,活像“泥人”,可他们只是简单清理了下装备,就默默离开了。截至9月19日,男子的身体状况和跳江原因尚未公布,但这场深夜的救援,让人们看到了多部门联动的高效,更看到了救援人员对生命的敬畏——哪怕是在没水的江滩上,也拼尽全力守护每一个生命。
来源:水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