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路过上海前滩太古里,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越来越多年轻人背着一个“胡萝卜玩偶”在商场里排队、打卡、拍照。一问才知道,这不是普通玩偶,而是五月天为演唱会开的快闪店IP,商场中庭的“MAYDAYLAND”装置也成了新晋打卡圣地。
最近路过上海前滩太古里,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越来越多年轻人背着一个“胡萝卜玩偶”在商场里排队、打卡、拍照。一问才知道,这不是普通玩偶,而是五月天为演唱会开的快闪店IP,商场中庭的“MAYDAYLAND”装置也成了新晋打卡圣地。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演唱会的商业溢出远超门票本身。五月天主唱阿信主理的潮牌刚上线同款棒球服,直播间销售额直接超过了李佳琦。
胡萝卜玩偶去年双11销量仅次于jellycat和迪士尼。这背后,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情绪消费”彻底成熟了。
过去的双11,是比拼价格的促销大战。但2025年,玩法变了。**“情绪价值”和“心智认同”**开始主导消费决策。
巨量引擎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潮玩”搜索热度同比增长62%。每个热点话题背后,潜藏着70%以上的情绪支付意愿。人们为心动买单,为共鸣掏钱。labubu、老铺黄金、演唱会经济的爆发,都是例证。
换句话说,今年是“心智元年”。品牌要脱颖而出,已经不是谁打折多,而是谁能先抢占用户心智。消费者的钱包,开始向情绪靠拢,向认同倾斜。
心智听起来虚,但在抖音,它已经可以被量化、数据化。
巨量引擎提出了四个核心指标:行业联想份额、本品联想份额、偏爱度、美誉度。这不是空谈,而是能真正衡量品牌在用户心智中“占多少地盘”。
而且数据也说明问题:心智联想层级越多,A3转化率越高,品牌忠诚度也越强。心智建设,已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能力。
心智不是凭空而来,它的形成路径很清晰:
第一步:踩准节奏,造情绪高点。
节假日是“心动时刻”的高发期。2025年中秋+国庆长达8天,出游、送礼、社交需求集中爆发,是品牌种心智的黄金窗口。预热期用稀缺内容“勾心动”、爆发期靠热点内容“强刺激”、延续期则借渠道沉淀心智。
第二步:精准内容,匹配人群。
巨量引擎按人群特征划分了三类:行业人群、圈层人群、泛人群。不同人说不同话,行业人讲商品心智,圈层人讲场景心智,泛人群讲品牌心智。这不是内容堆砌,而是分层沟通策略。
第三步:多渠道协同,转化价值。
建立心智后,转化才是实战。自播是核心阵地,能掌控节奏、强化认知;达播借助达人IP扩大影响半径;短视频和KOC渗透日常,唤醒心智记忆。多渠道协同,才能把“心动”变成“下单”,再进化为“复购”。
今年很多品牌已经意识到:单靠价格战,是走不远的。尤其在流量成本走高、退款率上升的大背景下,“心智力”成为最强护城河。
巨量引擎也给出了补强方案:品牌保障产品、全域推广出价策略、AIGC辅助内容产能等工具,正在为品牌“上BUFF”。
2025年双11,不再是你卖得便宜不便宜,而是你在用户心中有没有“位置”。抓住这个节点种下心智,才有可能在未来收获生意的长期红利。
心智元年,已经开启。现在上车,还不晚。
来源:小何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