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与捷波互逐外交官,孙玉良:这是俄白联盟与北约冷战前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09:31 1

摘要:欧洲的外交舞台,这两天又掀起一阵冷风。白俄罗斯外交部19日宣布,要求一名捷克外交官离境,同时召见了一名波兰高级外交官。这是赤裸的反击,因为就在此前,捷克和波兰以“涉嫌间谍活动”为由,先一步驱逐了白俄罗斯的外交人员。波兰甚至直接逮捕了一名被指控为白俄罗斯间谍的人

文|孙玉良

欧洲的外交舞台,这两天又掀起一阵冷风。白俄罗斯外交部19日宣布,要求一名捷克外交官离境,同时召见了一名波兰高级外交官。这是赤裸的反击,因为就在此前,捷克和波兰以“涉嫌间谍活动”为由,先一步驱逐了白俄罗斯的外交人员。波兰甚至直接逮捕了一名被指控为白俄罗斯间谍的人员,把这一场原本属于“你来我往的外交礼仪”升级成实打实的安全事件。

在这条新闻背后,藏着的是中东欧地缘政治的旧逻辑:外交官的逐与逐,从来不是单纯的人员流动,而是一场场明晃晃的政治较劲。捷克和波兰联手将白俄罗斯推上聚光灯,本质上是在把明斯克与莫斯科的紧密关系继续公开化。白俄罗斯外交部的声明也没有丝毫掩饰,直接指责捷克当局多年来蓄意对白俄罗斯抱有偏见。语言的锋利和驱逐的动作相互呼应,传达的就是“我们不打算忍”。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外交风波并不是孤立事件。本月,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刚刚完成了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军演本身就是一种姿态,一种向邻国传递的信息。而捷克与波兰的选择恰好在这个节骨眼上展开,把“间谍”活动和“驱逐外交官”放在聚光灯下,自然会被视为对那场演习的回响。演习是军事信号,驱逐是外交信号,两者加在一起,就是一场接连不断的对抗链条。

这让人不得不想起冷战时期的节奏。那时候,美苏两边没少玩这一套:你驱逐我一个,我就还你一个;你说我间谍,我也能说你是间谍。外交官从象征对话的桥梁,瞬间变成了彼此较劲的靶子。今天的欧洲,正重现这种熟悉的影子。只不过这次,主角不再是美苏,而是夹在俄欧之间的白俄罗斯,与其最强烈的批评者之一——捷克和波兰。

驱逐外交官,看似是小动作,却往往是大气候的晴雨表。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靠拢让它天然地站在了欧盟和北约的对立面,而波兰和捷克,正是东欧阵营中对俄最警惕、最激进的角色。他们认为白俄罗斯不仅是俄罗斯的盟友,甚至是莫斯科在欧洲边境的“延伸”。在这样的认知下,白俄罗斯的任何动作都会被放大,哪怕是正常的外交活动,也可能被解读为潜在的“渗透”或“间谍活动”。

这场风波的另一个看点,是动作的升级感。波兰不仅仅是驱逐,还动手抓人——逮捕一名涉嫌为白俄罗斯服务的人员。这意味着冲突已经不只停留在外交层面,而是直接触及国内安全领域。白俄罗斯的回应自然不甘示弱,驱逐捷克外交官、召见波兰外交官,就是要告诉外界:我们不会在这种针对中低头。虽然这种互逐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军事后果,但足以让原本脆弱的外交关系再添一道裂痕。

更大的背景是,欧洲的安全焦虑与俄乌冲突仍然紧密相连。乌克兰战场上的炮火不断,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合作愈发紧密,这些都让波兰和捷克的神经更加敏感。外交官成为这场神经战的牺牲品,成了信息传递的符号:我们对你不信任,我们要切断与你在这里的一切存在。

这种做法短期内看似有利,长远却可能导致沟通的渠道越来越少。当双方的外交官不断被驱逐,剩下的只是更僵硬的隔阂和更危险的误判。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沟通只会让紧张升温,而不会让风险消散。

然而,这就是当下的现实。白俄罗斯在俄罗斯的支持下选择强硬,捷克和波兰在欧盟和北约的庇护下也毫不退让。双方在外交舞台上掷出的每一枚石子,都会在国际关系的湖面上激起层层涟漪。对于夹在大国较量夹缝中的小国来说,这种互逐也许只是表象,但它揭示出的地缘政治暗流,却远比表面更沉重。欧洲的天空看似安静,实际上暗流汹涌。驱逐外交官只是最新的一幕,不会是最后一幕。观众还得继续盯着看:下一个被推上台的,是谁?

来源:孙玉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