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中村承载着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记忆,也是无数来深建设者的“第一站”。深圳沙头街道拥有上沙、下沙、沙尾、沙嘴、新洲5个城中村,承载着福田三分之一的城中村记忆,距今已有800年历史,文化气息浓厚。
城中村承载着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记忆,也是无数来深建设者的“第一站”。深圳沙头街道拥有上沙、下沙、沙尾、沙嘴、新洲5个城中村,承载着福田三分之一的城中村记忆,距今已有800年历史,文化气息浓厚。
在这里,国家级非遗“下沙祭祖”联结着海内外黄氏子孙;“点灯礼”寄托着沙尾村人丁兴旺的愿景;“怀德黄公祠”“天后宫”诉说着上沙村的民俗旧事;“洪圣庙”承载着沙嘴村的古老信仰;被称为“福德先生”的古榕树见证着新洲村600余年历史。每一处空间都沉淀着城市变迁的印记,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奋斗与乡愁。
八百年文脉的守望
近期,由福田区档案馆联合深圳特区报社、深圳市创意文化中心策划推出的“口述岁月·福田”访谈专题,将镜头对准了沙头街道下沙社区,推出第24期人物专访——《口述岁月·福田——黄杰文:从800年围村看现代化福田》。作为下沙村“双非遗”“四文物”的守望者与焕新者,黄杰文深情讲述了如何从村中首位本科生成长为非遗守护人,如何让下沙的祭祖香火、盆菜烟火与八百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口述岁月·福田——黄杰文:从800年围村看现代化福田》
一位“守望者”的担当
黄杰文,1974年4月生,深圳市沙头下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深圳市福田区政协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委员,福田区第八届人大代表,福田区海外联谊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作为下沙村“双非遗”(国家级非遗“下沙祭祖习俗”、省级非遗“下沙大盆菜”)和“四文物”(省级文物黄默堂墓、市级文物黄思铭公世祠、区级文物黄思铭家族墓及清黄开邦、邓氏合葬墓)的守望者与焕新者,黄杰文执着地拾掇即将散佚的乡愁,奋力将这片八百年历史的桑梓热土,从农耕渔获的古村落蝶变为福田“宣文旅商”联动版图上承载历史深度与现代活力的鲜活坐标。
在访谈中,黄杰文回顾了自己从大学毕业归乡,到建设改造下沙村展览馆、推动非遗文物保护、推动文化与文旅商融合的点滴心路。他坦言,守护传统并不是守旧,而是让文化在当下活起来、火起来,让年轻一代在传承中找到归属感。
这一期访谈,不仅是个人的讲述,更是围村文化在现代化福田发展语境下的一次生动注解。
15个围村联袂登场,文化焕新的大舞台
传统的守望与焕新,不仅存于影像与记忆,也将在舞台与市集间热烈绽放。第七届福田围村风情季拟于12月下旬盛大启幕,主会场设于沙头街道下沙村。
本届“村晚”将以“围村45年里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为脉络,汇聚十五个围村的文化精华。届时,多元化节目编排、多层次村民互动、多角度股份公司参与、第二现场边看直播边买好货的创新形式,将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一场“围村风情+文化盛宴”的年终狂欢。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