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时要想培养成一只合格的导盲犬,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代价,它们早已超越了普通动物的范畴,更是被当做社会的一种珍稀材料来珍视。可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2023年9月16日在泰山上一只名叫芬迪的导盲犬正用它疲惫不堪的身体来拖行它装满行李的主人。
[胡瓜]导盲犬是什么?对于它的使用者来说它是亲密的伙伴,是黑暗中的眼睛。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它是一份需要被珍视的宝贵资源。
在平时要想培养成一只合格的导盲犬,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代价,它们早已超越了普通动物的范畴,更是被当做社会的一种珍稀材料来珍视。可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2023年9月16日在泰山上一只名叫芬迪的导盲犬正用它疲惫不堪的身体来拖行它装满行李的主人。
那么当这份稀缺的“财产”被交付到别有用心的人手中时,那么谁又能为这些“沉默者”发声?这件事情的原委又是什么?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事件的曝光来自一位泰山导游,他本想记录下一对视障夫妻挑战自我的励志故事,镜头却无意中捕捉到了令人心碎的一幕,也正是这一场景揭开了一场打着旅游实则虐待的骗局。
视频里那只名叫芬迪的拉布拉多导盲犬,从白天爬到黑夜,身体早已透支。它不停地喘着粗气,长长的舌头无力地耷拉着,每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
长时间攀爬台阶对于拉布拉多这种中大型犬来说本身就是对关节和髌骨的巨大消耗,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种行为早已超出了“辅助出行”的正常范畴沦为了满足主人某种特殊需求的工具。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情感上的漠视,途中下起了雨,两位同伴熟练地穿上雨衣,却任由芬迪在雨中继续引导。休息时他们自己喝水解渴,却没有给身边这只气喘吁吁的“伙伴”一口水。
最刺痛人心的一幕是女主人挥起的登山杖,在爬行的过程中,芬迪出于导盲的本能,将陡峭的台阶判断为障碍,试图拦住主人以确保安全。
这本该是一个自发的行为,可当主人被拦下后,它等来的不是理解和安抚,而是登山杖的敲打。在杖子挥来的一瞬间,芬迪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吓得一动也不敢动,那个微小的躲闪动作暗示了它可能早已遭受了这样的对待。
随着视频在9月17日的传播,网络舆论很快就发酵起来,网友的怒火瞬间被点燃。最初的友好滤镜被彻底撕碎,取而代之的是公众对夫妻俩行为的愤怒和对芬迪遭遇的深切心疼。
网友们像侦探一样,从视频的蛛丝马迹中拼凑出真相,他们不仅看出了芬迪生理上的极度疲惫,更从那个“闭眼躲闪”的应激反应中,读出了一个更可怕的推断:这或许并非孤例,而是长期虐待下的条件反射。
公众的质疑并未停止,很快有人扒出了这对夫妻的自媒体账号,人们发现带芬迪爬泰山并非偶然。
他们的视频里还有带着导盲犬爬长城、去北戴河等内容,在网友看来,这样的动机变得不再单纯,所谓的“自我挑战”,看起来更像是利用珍稀的导盲犬来博取网络流量的剧本。
当质疑越来越深,网友对这对盲人夫妻越扒越深,一个更惊人的事实浮出水面:这对夫妻名下,竟然有两只导盲犬。
除了芬迪还有一只黑色的叫卡里,在泰山事件引发轩然大波后,他们紧急隐藏了所有关于卡里的视频,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行为更坐实了网友们的猜测。
为了不让这两位“人类的朋友”再遭受到非人的虐待,网友们涌向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的官方账号,强烈要求回收芬迪,不能让这份宝贵的社会资源继续被如此糟蹋。
公众的呼声得到了回应,9月18日也就是事件发酵后的第二天,基地发布声明决定暂停芬迪的工作,并立即派出专车,将它从北京接回大连,彻底让它离开了虐待的生活。
但网友的关注并未因此停歇,一个芬迪被接走了,那另一只卡里呢?它的处境同样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网友的舆论又一次向基地中涌去,他们要求基地对卡里的情况也进行介入,要求卡里也应该像芬迪一样被接回来,不应该留它自己在哪里遭受魔爪。
而随着节奏越闹越大,官方人员也是紧急联系上了当事人,可没想到当事人竟给出一套完全与事实不符的回答。
当记者询问她为什么要带着导盲犬爬山,当事人王女士是这样回答的,她非常期待这次旅行,在去之前还专意领着芬迪去做了检查,背包里面也有让芬迪休息的食物和水。
记者又问道为什么自己穿雨衣而让芬迪淋着时,她的回答也十分有人情味,她们当时害怕雨衣遮挡了导盲犬的视线,而下山后她就会给芬迪带去洗澡。
虽然王女士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了解释,但她无形中伤害了芬迪却是事实,导盲犬它不应仅仅被视为某个人的私人“眼睛”,它更是整个社会的“财富”。享受资源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善待与珍惜的责任。
因为每一次砸向芬迪的登山杖,不仅是在伤害一个无言的生命,更是在一点点透支整个视障群体与社会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
信息来源:
来源:墨迷聊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