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收藏界有这样一句话:“不怕古玉坑,就怕古珠深。”很多新手一听“千年古珠”四个字就心潮澎湃,仿佛能摸到丝路驼铃、佛前檀香,仿佛一串珠子戴上,整个人气质都上了个朝代。
在收藏界有这样一句话:“不怕古玉坑,就怕古珠深。”很多新手一听“千年古珠”四个字就心潮澎湃,仿佛能摸到丝路驼铃、佛前檀香,仿佛一串珠子戴上,整个人气质都上了个朝代。
结果一查,发现买的“唐代佛珠”其实是义乌清仓款……
古珠因其年代久远、流传不易,一直是藏界的“硬通货”。但问题来了——它既没有年号,也没标准形制,更不像钱币有朝代标识,辨识全靠经验。而现在市场上动不动就“战国红”“唐代佛珠”,听着挺古,其实不少是现代工坊高仿,甚至直接是化工合成的“树脂高仿货”。
更有甚者,为了营造“风化感”,拿新珠子丢水泥搅拌机里转几圈,包浆一看挺古,实则“科技与狠活”。
真正的古珠,往往带有年代感十足的“风化蚀痕”、“矿化反应”、“穿孔打磨痕迹”,颜色自然、珠身微斑,很多是人工难以复制的历史印记。比如战国红的红,不是一味艳,而是沉着内敛、似血凝脂;玻璃珠的表面,常伴有细微剥蚀感,这是岁月赠送的“表皮纹”。
但这些特征说易做难,新手肉眼很难辨清。不少人凭感觉下单,结果拿回家才发现“唐代古珠”配的居然是现代五金吊坠——唐朝人会戴电镀金属吗?
对待古珠,尤其是高价古珠,建议大家持一种“宁信无”的态度。玩珠子不是玩刺激,入手前不妨从低价、常见的小珠练练眼力,多逛市场、多看拍卖图录,慢慢积累对古珠风格的直觉,再考虑“重仓布局”。
另外,建议交几个靠谱的老藏家朋友。有时候一句提醒,能帮你省下一个月工资。珠子虽小,但水深得很,一不小心,不是淘珠,是“投珠入海”。
好了,说了这么多,有没有哪位朋友踩过“珠坑”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那些年差点被“串晕”的经历,咱们一起做颗通透的珠子!
部分图源网络 侵删
来源:传承古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