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下午(20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第十一批集中采购文件,标志着采购进入现场竞价倒计时。本次集采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如不再采用最低报价、允许医疗机构按厂牌报采购量,要求异常报价企业提交报价合理性声明等,一起来了解。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今天下午(20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第十一批集中采购文件,标志着采购进入现场竞价倒计时。本次集采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如不再采用最低报价、允许医疗机构按厂牌报采购量,要求异常报价企业提交报价合理性声明等,一起来了解。
专家表示,保障临床用药需求稳定是国家集采的基本目标,也是此次优化集采措施的重点。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 蒋昌松:最大的变化还是稳临床,比如报量,以前都是按通用名报量,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规则优化为既可以按通用名报量,又可以按厂牌名报量,完完全全地尊重临床、尊重医生、尊重医院的选择。
在“保质量”方面,本次集采充分征求并采纳其他相关部门的意见,在保持公平的基础上,对投标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优先考虑临床认可、质量稳定的企业。
专家表示,此次集采进一步完善了“防围标”的措施。对于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围标串标的企业,除按采购标书有关条款列入“违规名单”外,还将根据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按最严格规定顶格处置。
中国社科院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 姚宇:一旦发现之后,违规企业是要很长一段时间禁止进入集采的市场,最少是6个月,最多是5年时间。
此外,本次集采秉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市场化竞争机制,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度内卷。根据相关要求,所有投标企业均需要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要求同品种报价低于“锚点价格”的中选企业,对其报价的合理性作出声明,解释具体成本构成,包括制造成本、期间费用、销售利润等。
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