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刚刚,美国发现菊粉竟能逆转脂肪肝!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21:28 1

摘要:9月15日刚刚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新陈代谢》上的一项研究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告诉我们,有一种膳食纤维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它不仅是肠道清洁工,更像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战略总教官”。而它的战场,竟然是令人色变又无奈的脂肪肝!

一勺神秘的“白粉”,竟能让肠道细菌帮你逆转脂肪肝!

9月15日刚刚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新陈代谢》上的一项研究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告诉我们,有一种膳食纤维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它不仅是肠道清洁工,更像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战略总教官”。而它的战场,竟然是令人色变又无奈的脂肪肝!

这位主角,就是我们寻常可见的——菊粉 (Inulin)!

在中国,菊粉主要用菊芋,也就是洋姜生产,欧洲则主要从菊苣中提取。

你完全无法想象的是,这项重磅研究发现,菊粉竟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训练和武装我们肠道中的微生物大军,让它们主动拦截饮食中的有害糖分,甚至从根本上改变肝脏的代谢模式,从而逆转脂肪肝等代谢损伤。

一、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小肠建立第一道防线

长久以来,我们认为膳食纤维的主要作用场所是结肠(大肠),那里的菌群密度最高。但这项研究最大的颠覆之处在于,它发现菊粉的“核心智慧”在更前端的战场——小肠——就已经开始发挥了。

小肠是我们吸收营养的主力场所,也是饮食中的果糖进入身体的第一站。过量的果糖会在这里被快速吸收,然后涌入肝脏,被转化为脂肪,导致肝脏不堪重负,形成脂肪肝。

菊粉的策略堪称精妙。它本身是一种由许多果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复杂糖”。当它进入小肠后,就成了一个绝佳的“训练场”。小肠里的微生物为了“啃”动菊粉这种复杂结构,必须激活和升级自己分解果糖的全套“装备”和技能。

经过菊粉“特训”的肠道菌群,战斗力大大提升。当奶茶、果汁里的“简单果糖”再次进入小肠时,这支训练有素的“微生物特种部队”会立刻蜂拥而上,抢在人体吸收之前,就把这些有害的果糖分解利用掉了。

这就相当于在敌人登陆的滩头阵地就将其歼灭。结果是,能够“溢出”到肝脏和结肠的果糖流量被大幅削减,从源头上切断了脂肪肝的形成路径。

二、改变肝脏功能,从“脂肪工厂”变为“军工厂”

即便有少量果糖“突破”了小肠的防线进入肝脏,菊粉的智慧也早已布下了第二道防线。

研究发现,补充菊粉能够从根本上“重新编程”肝脏的代谢任务。在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多余的果糖碳链作为原料,开足马力生产脂肪(即“新生脂肪合成”)。但在菊粉的间接影响下,肝脏改变了策略。

它不再把这些宝贵的碳链原料用来“生产脂肪”,而是将它们转向一条全新的生产线——制造防御武器。这些“武器”就是丝氨酸、甘氨酸,以及最终合成的“终极抗氧化剂”——谷胱甘肽 (GSH)。

谷胱甘肽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物质之一,能有效中和果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和氧化应激,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也就是说,菊粉不仅减少了进入肝脏的“敌人”数量,还把敌人的“尸体”(代谢产物)变成了保卫肝脏的“弹药”。这种从“脂肪工厂”到“军工厂”的转变,为肝脏提供了双重保护。

三、菊粉的“王牌军”:肠道菌群

这一切神奇作用的核心,都离不开肠道菌群。研究通过抗生素实验证明,一旦清除了肠道菌群,菊粉的所有益处都将荡然无存。而通过菌群移植实验,这些益处又可以被成功地“转移”。

科学家甚至找到了菊粉麾下的一支王牌部队:产酸拟杆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这种细菌在菊粉的滋养下数量大增,并且它本身就是分解果糖的“高手”。

四、写在最后(重要提醒)

菊粉的智慧,在于它懂得如何“赋能”我们体内的共生伙伴。它不唱独角戏,而是通过滋养和训练肠道菌群,建立起一套从拦截到防御的多层次健康保护体系。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项研究是在小鼠身上完成的。其结论是否完全适用于人类,还需要未来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这也是论文作者们所强调的。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蓝图,它再次印证了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对健康至关重要。它提醒我们,我们盘中的食物,不仅在滋养我们自己,更在塑造我们体内那个看不见的、却至关重要的微生物世界。

这项研究如此重要,以致《自然》还请了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专门写了文章来解读它,同一天发表在《自然·新陈代谢》杂志上。(下图)

参考文献:

Jung, S., Bae, H., Song, WS. et al. Dietary fibre-adapted gut microbiome clears dietary fructose and reverses hepatic steatosis. Nat Metab (2025).https://doi.org/10.1038/s42255-025-01356-0

来源:徐德文科学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