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航空展的科普研学馆构建起“探索-实践-应用”的全链路科普空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21:05 1

摘要:在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上的科普研学馆创新采用“研学+体验”双核驱动模式,设置了6大主题展区,涵盖18组展项群、34个展项、77套互动装置及28场同期活动,构建起“探索-实践-应用”的全链路科普空间。

在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上的科普研学馆创新采用“研学+体验”双核驱动模式,设置了6大主题展区,涵盖18组展项群、34个展项、77套互动装置及28场同期活动,构建起“探索-实践-应用”的全链路科普空间。

科普研学馆以“逐梦星海,启智未来”为主题,设置 “揭秘宇宙、感知宇宙、遨游宇宙、逐梦星空、挑战太空、星际探险”6 大主题展区,通过多元科普手段与沉浸式体验,引导观众建立正确的宇宙观,让科普真正动起来、玩起来,实现寓教于乐。科普研学馆馆长郭蕾介绍:"和以往不同的就是以前叫科普体验馆,可能着重的就是科普的一种体验,而我们是把研学科普还有孩子们的增长见识,沉浸式体验的融为一体。孩子们可以体验的项目非常多。不光是小朋友,大朋友也可以。我们这个馆里不光有航空航天的,还有像太阳系,对于未来未知的探索,包括融入很多AR的项目。我们整个展馆都是公益开放的,大人孩子来到这会充分沉浸式的体验。"

在科普研学馆,清华大学天文系触摸宇宙计划驻地项目成员傅弘双指着展品《向太阳解释月亮》,向记者介绍,他将考古天文学与近现代天文观测紧密结合,使用蓝晒创造出深空图像:"它就是把AB两种溶液融合在一起,然后涂抹在纸上放在太阳底下。它会对太阳中的紫外线产生反应就会变色。跟洗印的相片的那个技术也特别像,等待一段时间以后,只要冲洗掉它就会留下这样的影像。蓝色的部分就是直接照射的部分,白色的部分是物体遮挡的部分。我这个作品它是我自己自制了一个3D打印的透明圆锥,因为我觉得蓝晒是跟太阳最直接相关的一种工艺,它可以直接跟太阳产生反应,所以我就推出了这样的一个作品。"

清华美院带来的作品《星际时钟》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古人用日晷计量时间,未来星际旅行中如何在不同天体间“倒时差”?作品通过计算地球、空间站、月球、火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模拟同一束阳光在不同天体上的光影变化,让观众感受星际旅行中的时间流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 师丹青介绍说:"未来在太空旅行的时候时差更大,这个是地球时间、月球时间、火星时间和天宫号的时间。你不论走到哪,最经典的来印记时间的一个媒介就是太阳的高度跟你现在这个位置的影子。这几个时钟放在一起可以理解为未来在星际旅行的时候作为一个艺术作品,就像是一个一个悬窗,延续到不同的星球。"

记者:徐子晴

编辑:焦中可

责编:江莉

监制:王德辉、丁媛媛

来源:长春新闻广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