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足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具体方法是什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7 15:05 1

摘要:近年来,我国糖尿病足(DF)的患病率明显增加,超过50岁的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可达8.1%。DF具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存质量。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足(DF)的患病率明显增加,超过50岁的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可达8.1%。DF具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存质量。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LEAD)是导致DF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且以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常见。

随着微创理念和腔内器材的发展,腔内治疗已成为西医治疗DF的主流手段。

2006年,Attinger重新解读了Angiosome理念(由源动脉和特定的引流静脉及靠其供养的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和骨骼等构成),此后越来越多学者以此为理论基础指导膝下动脉成形术以提高保肢率和溃疡愈合率。

但是腔内精准血运重建术后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血管重构以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原因可能导致再狭窄。

中医治疗DF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但对急性重症缺血的DF患者疗效欠佳。

腔内精准血运重建技术可有效挽救患肢,为中医药更好的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中西医结合治疗DF可能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糖尿病足属于中医“脱疽”的范畴,其基本病机是“血脉瘀阻”,又因其继发于“消渴”久病之后,故其发病也兼具消渴病气阴两虚的病机特点。

学者继承前贤诊治理念并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此病乃因消渴日久且患者多年老,素体气阴两虚,气虚推动无力,阴虚津灼血亏,气血津液输布异常,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互结为癥,日久导致“癥积阻络,经脉不通”而发病。

总结出脱疽是以气阴两虚为本,经络癥积瘀结为标,且瘀血易消,而癥积日久难化,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位在血脉,治疗上既要“益气养阴”,又要“消癥通络”,标本兼治。

学者自拟经验方“芪黄疽愈方”在既往治疗糖尿病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探求芪黄疽愈方治疗糖尿病足临床效果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芪黄疽愈方防治术后再狭窄方面的疗效。

生黄芪30g,黄精12g,红花12g,鸡血藤15g,海藻12g,浙贝母12g,鬼箭羽12g,土鳖虫9g,延胡索12g,牛膝9g。

其中生黄芪、黄精益气养阴固本,红花、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四味两对,共为君药;浙贝母、海藻化痰散结消癥,亦可助君通络;佐以鬼箭羽、土鳖虫、延胡索以助君臣增强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使药取牛膝引血下行直达下肢病灶。

本方用药精当,配伍严谨,标本兼顾,效优价廉。在治疗中可根据证型特点、治疗目的随证加减:寒象较重者,加干姜、桂枝、黑顺片等温阳之药;瘀血较重者,原方加三棱、莪术等破血除瘀之药。

热毒炽盛者,加银花、连翘、玄参等清热养阴之品;肢体麻木,活动不利者,加全蝎、蜈蚣、僵蚕等通络走窜之药;患肢疼痛明显者,则加乳香、没药等活血定痛之品。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多种功效。

本品以其补气行血,补气通痹之功,对于气虚血滞,肌肤、筋脉失养的卒中后遗症、痹痛、肌肤麻木者效果甚佳。

以其补气养血之功,可使正气旺盛,托毒排脓,生肌敛疮,对于疮疡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或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者也有良效。

以其健脾益气、生津止渴之功,与天花粉、葛根等药同用治气虚津亏,内热消渴,且为治疗消渴要药。

据统计,黄芪单味药的使用率在治疗糖尿病的处方中最高。《本草正》中有云,“黄芪生者,微凉,可治痈疽”。

历代医家多用生黄芪治疗疡科疾病,故本方亦注重对生黄芪的应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显示,本品主要含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等成分。

研究表明,黄芪多糖能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增加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改善其功能,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

研究表明黄芪除了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还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促进足溃疡的愈合。

黄精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黄精是属于灵芝仙草一类的药材,因其集土地之精华滋养所生,故称其为黄精。

本品性味甘平,为气阴双补之品,可用治脾虚食少倦怠,肾虚腰痛足软及消渴等。方中以生黄芪、黄精此二药相配伍,可养阴益气行血,托毒敛创生肌为主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精含有含有多糖、皂苷、黄酮、木脂素、氨基酸、醌类化合物、维生素、生物碱等多种成分,其中多糖、黄精皂苷以及黄酮类等成分可以降血脂和血糖。

研究表明黄精多糖可抑制糖基化损伤,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和C肽分泌来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表明黄精多糖可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水平。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两经。《本草纲目》曰:“红花,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功,是治疗瘀阻疼痛、癥瘕积聚的常用药。

与活血补血,祛瘀生新之鸡血藤配伍相得益彰,活血通经,祛瘀生新,消肿止痛之力倍增。故本方取其活血通经,祛瘀生新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红花含有色素类、多糖、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多种成分,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花黄色素和红花红色素、红花多糖,可以扩张血管,抗炎,降脂,抑制血栓的形成、抗氧化、降低血浆黏度等。

研究表明前列地尔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下肢动脉血流量。

红花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红花的主要成分红花黄色素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液高凝状态都有改善作用。

浙贝母性味苦,寒。归肺、心两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之功。除了可以治疗痰热咳嗽之证,还常配伍海藻、昆布等,化痰散结以治疗瘰疬,瘿瘤,疮痈等疾病。

《本草正》:“大治肺痈、肺痿、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解热毒及疗喉痹,痹沥,乳病发背,一切痈疡肿毒……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咎敷倍。”

浙贝母虽功用与川贝相同,但论清热散结之功,以浙贝母为胜。本方配伍亦取其祛痰散结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浙贝母主要含生物碱多糖、总皂苷、黄酮类等。

孙禹等人的文献研究总结浙贝母具有祛痰止咳、镇痛抑菌、抗炎、抗溃疡、抗氧化等作用。鬼箭羽,性味苦、寒,归足厥阴经。具有破血消肿、通经活络、解毒杀虫之功。

此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卫矛,……一名鬼箭”。《药性论》云:“鬼箭羽破陈血”。芪黄疽愈方中即取鬼箭羽破血通经,解毒消肿之功。

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等,并具有显著的疗效。有报道指出其降低血糖作用显著,可能与提高胰岛素与受体亲和力,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受损伤β细胞功能,降低机体对胰岛素拮抗性等机制有关。

鬼箭羽无论单药还是附方制剂都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郎素梅等的研究表明鬼箭羽对四氧嘧啶所致血糖升高的糖尿病模型小鼠有降糖作用且对健康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

说明鬼箭羽可能有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拮抗性或者改善受损β细胞的功能。此外实验中还发现鬼箭羽水煎降糖效果最好。

彭利等研究复方鬼箭羽汤(由鬼箭羽、葛根、丹参、当归、制大黄、黄连等药物组成)对改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及血液流变学作用的结果表明,复方鬼箭羽汤具有降低血压及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作用。

腔内技术因其成功率高、微创、适用范围广且可重复等优点,现已逐渐代替传统开放手术成为糖尿病足膝下动脉病变治疗的首选。

在angiosome理念指导下的腔内精准血运重建技术可以精准开通病变血管,最有效的改善缺血区域的血供,对患肢的挽救以及足部溃疡愈合意义重大。

即便如此,术后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血管重构以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原因可能导致再狭窄。此时,中医药的优势突显,有可能缓解或解决上述腔内介入术后的问题。

中医药在既往治疗糖尿病足中多作为保守治疗,针对轻症患者或者无手术条件的姑息治疗患者,其治疗范围受到限制。

而与现代腔内精准血运重建技术的结合,可扩大其治疗范围,也可以说腔内精准血运重建技术的成功开展为中医药更好的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中西医两大优势治疗方案的结合有可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芪黄疽愈方在既往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实践中有着较佳的疗效且价格低廉,现将其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腔内精准血运重建技术后,以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来源:Mr刘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