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5C、轨道轰炸?“打击范围覆盖全球”背后的三重隐藏信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19:38 1

摘要:无独有偶,在美国很多官方媒体新闻报道当中,美国也不止一次猜测中国早就已经开始深入研发轨道轰炸系统,但此前所有的报道都只是猜测,美国大概自己也没有想到,之前只是猜测炒作的各种关于中国研究轨道轰炸系统的谣言,居然真的被中国实现了。

"当“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世界被有效威慑”的东风5C亮相时,不少人猜测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轨道轰炸武器,或意味着中国已掌握太空核弹。

此前美国曾经有一部影视作品叫《太空部队》,在这部电视剧作品剧集当中,曾经多次出现过关于中美两国太空武器较量的相关情节。

无独有偶,在美国很多官方媒体新闻报道当中,美国也不止一次猜测中国早就已经开始深入研发轨道轰炸系统,但此前所有的报道都只是猜测,美国大概自己也没有想到,之前只是猜测炒作的各种关于中国研究轨道轰炸系统的谣言,居然真的被中国实现了。

所谓轨道轰炸机,是利用火箭将弹头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太空绕飞,类似于卫星。阅兵仪式上虽然有强调打击范围覆盖全球,但其根本所透露出的核心信息并不是武器升级,而是可持航能力更强,射程范围更广。

阅兵之后有不少传言声称东风5c现在已经达到了5万公里的射程,其实如果真正想要实现全球打击,射程范围根本不需要达到5万公里,中国本身有一定地理优势,可以在边缘点发射,所以只需要有1.8万到1.9万公里就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打击。

5万公里应该是一个夸张的数字,不过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当前中方已经开始强调范围覆盖全球,那么在射程范围上至少是2万公里以上的,甚至能达到3~4万公里,而多出来的这些射程范围则是用来提升突防性能力的。

中国公布新装备一贯低调。东风5C在弹头形状上回归东风5早期设计,可能在增强突防能力的同时,也解决了液体燃料加注导致的响应延迟问题。这让不少人将其与轨道轰炸系统联系起来。

若东风5C具备轨道轰炸能力,其战略意义巨大。轨道弹头可长期在轨巡航,在命令下于预定点制动并二次点火攻击地面目标。这意味着:一是压缩弹道导弹原本的中段与末段飞行时间,轨道动能本身就具备巨大杀伤力;二是其隐蔽性远超传统弹道导弹,制动点不可预测,留给敌方防御系统反应的时间极短。

轨道轰炸并非新概念,苏联上世纪60年代就已尝试,美国也曾研究航天飞机核投送系统。但最终苏联放弃,原因一是1967年签署的《外层空间条约》禁止在轨道部署核武器;二是彼时技术不成熟,核弹长期在轨存在不可控风险,且返回式卫星回收技术尚不完善。

1979年,苏美签署《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苏联销毁了轨道轰炸系统的发射装置。

当下中美核平衡已不同于当年美苏。即便是百年中国军事实力没有全面发展的时刻,中方也一直在强调不会优先使用核武器同时也承诺过不对任何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使用核武器。

中国是唯一一个明确给出这样和平承诺的国家,隔壁苏联的大儿子俄罗斯,还有一直口头呼喊和平的美国,都没有明确给出过这样的承诺。

中国核政策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反核威慑”,强调有限但可靠的二次打击能力,以避免陷入核竞赛;近年进入“有限核威慑”阶段。美国不断推进反导系统部署,在日韩等地设雷达和拦截系统,极大削弱了中国核导弹突防能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面临两条路:一是像苏联那样扩充核武库,实现饱和打击,但代价高昂;二是在不变核政策前提下,通过轨道系统等新技术,实现“后发先至”,构建难以防御的高效威慑体系。东风5C若具轨道轰炸能力,正是这种路径的代表。

在技术层面,中国已非昔日苏联。苏联解体时,中国军事实力发展还在起步阶段。过了这么多年,中国的军事实力早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与突破。

就以近两年为例,2023年正式宣告成功收回19号返回式卫星,这是中国轨道器在轨稳定运行和超高音速回收发展的最佳证明。

到今年刷新了一个新纪录,全球范围之内首次出现地球同步轨道的卫星燃料添加,在美国科幻片里才会出现的这些场景在中国一一实现,太空部队里面幻想的机械神手,在美国只有美剧里才会出现,在中国却已经成为现实。

《太空部队》播出时,美国曾经编出过中国机械神手剪掉美国在太空部署武器的情节,多年前剧情播出时外界觉得这是对中国的污蔑造谣。而现在2025年实现了这一机械神手维修功能后,虚假剧情照进现实,美国曾经担忧的中国会拥有操控敌方在轨资产的能力,也成为了现实。

因此,中国并非照搬苏联旧路,而是在技术成熟背景下探索新型威慑方式。即便东风5C目前未列装轨道轰炸系统,也极可能处于“预设但不部署”状态,以在关键节点发挥威慑效力。

若东风5C如官方所说,实现了“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世界被有效威慑”,其背后至少隐含三重战略信息:

一是美国无法再利用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承诺进行道德绑架;

二是其庞大的雷达与中段反导系统可能已被中国破解;

三是美国在太空军事领域已被中国赶超。

这意味着,中国不需走入军备竞赛,也能实现与美国的核战略对等,苏联未能走通的轨道核打击路线,如今在中国可能真的成了。

[1]"一“臂”之力!看空间站机械臂如何托举航天员的太空漫步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2]手搓“东风-5C”“打击范围”覆盖全网 封面新闻

来源:康复科医师安恒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