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1日,赤水河酒正式宣布山东籍演员黄渤成为其品牌新代言人,并发布了主题宣传语:“好喝,赤水河酒!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携手赤水河酒,一起为好朋友们庆祝每一个美好时刻!”
赤水河酒换下梅西,携手黄渤重新出发。
文 | 卖酒狼团队
编 | 南风
9月11日,赤水河酒正式宣布山东籍演员黄渤成为其品牌新代言人,并发布了主题宣传语:“好喝,赤水河酒!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携手赤水河酒,一起为好朋友们庆祝每一个美好时刻!”
这不仅是一次代言人的更替,更是品牌战略从“追流量”到“重契合”的转型标志。
从行业视角看,这反映了白酒品牌营销的新趋势——不再单纯追求流量明星效应,而是更注重代言人与品牌基因的深度匹配。黄渤曾公开表示:选择代言品牌就像交朋友,要气味相投。这种价值观与赤水河酒专注品质、重视消费者体验的理念不谋而合。
2023年8月,中国酱酒市场迎来一场备受瞩目的品牌动作——新兴品牌赤水河酒宣布签约阿根廷足球巨星梅西担任品牌代言人,以一场高规格的跨国营销引发行业震动。
在业内人士看来,赤水河酒签约梅西作为品牌代言人,可以被视为一场代价高昂的商业豪赌,而从后续的市场反响和商业效益来看,这场赌注并未带来预期的成功。
首先,梅西作为国际足球巨星,其形象固然具有极高的全球辨识度和粉丝号召力,但其个人气质和专业领域与白酒这一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消费品之间存在显著鸿沟。这种错位导致代言缺乏文化共鸣和情感链接,消费者难以将梅西与赤水河酒的品牌内涵,如酿造历史、工艺品质或中式宴饮场景形成有效关联。
其次,代言的时机与风险控制存在失误。2024年2月,因梅西在中国香港表演赛中的未登场事件持续发酵,引发国内舆论强烈反响,赤水河酒受到波及,不得不紧急下架所有涉及梅西形象的产品,并清除官方社交媒体相关内容。
赤水河酒不仅未能借助梅西提升品牌高端化和全国化影响力,反而被迫承受外界质疑与公众情绪的反噬,甚至波及渠道信心与终端动销。
更重要的是,白酒行业的品牌建设高度依赖文化沉淀和消费者长期认知,盲目追逐流量明星而忽视品牌自身叙事与核心价值的深耕,本身就是一种战略短视。赤水河酒试图通过顶级体育IP实现品牌跨越,却低估了代言人与产品调性之间契合度的重要性,也高估了国际巨星对本土市场消费者的实际拉动能力。
因此,尽管初始意图是借助梅西实现品牌破圈和声量爆发,但最终未能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回报。这一案例再次表明,代言人营销绝非简单的流量嫁接,而是一项需谨慎考量文化语境、受众心理与长期品牌战略的复杂系统工程。
赤水河酒的代言人更迭,从国际巨星梅西到国民演员黄渤,绝非一次简单的明星切换,而是一次深刻的品牌战略校准与自我认知的回归。
它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消费品品牌在营销策略上的成熟与进化:从盲目追逐国际流量的光环效应,转向深耕本土文化认同与价值共鸣。
选择黄渤,意味着赤水河酒将品牌叙事的重心重新锚定在“人”本身——他的国民度、亲和力与奋斗故事,能够无缝嵌入到中国消费者的日常庆祝与情感表达中,从而让品牌传播变得可触达、可信任、可共鸣。
这标志着其营销策略从“博眼球”的豪赌,转向了“求长远”的深耕。
按照业内人士的话说,相比于梅西,黄渤在文化认同感和品牌传播上有着明显优势。一直以来,黄渤从底层奋斗至影帝的个人经历,始终令大众尊敬和动容。
这种在价值观层面的共鸣,能够帮助品牌构建更具深度和感染力的叙事体系,避免国际球星代言可能存在的“文化折扣”现象。
这一案例也为整个白酒行业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的胜利终将是价值观的胜利。唯有找准与自身基因深度契合的代言人,构建起有温度、有厚度的品牌故事,才能在消费者心智中赢得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来源:酒哥杨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