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彭博社报道迪士尼、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联合在美国对MiniMax提起版权诉讼,旗下 “海螺AI” 涉嫌侵权多个影视IP。
9月,彭博社报道迪士尼、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联合在美国对MiniMax提起版权诉讼,旗下 “海螺AI” 涉嫌侵权多个影视IP。
此时MiniMax估值超 40 亿美元,正冲刺IPO,这场版权纠纷会否打乱其上市计划?
MiniMax于2024年4月推出的AI视频生成工具“海螺AI”,借助大语言模型技术,支持用户通过文本生成视频内容,涵盖人物、对白、场景等。
MiniMax曾将其定位为“口袋里的好莱坞制片厂”,并宣称已为用户生成了超过3.7亿个视频。
三家好莱坞公司在起诉文件中指出,海螺AI生成了大量与影视形象高度相似的角色,包括《星球大战》中的达斯·维达、《神偷奶爸》中的小黄人、《神奇女侠》的主角等。
这些作品不仅未经授权,还被用于商业宣传,视频中带有“Hailuo AI”水印。
早在2025年8月,原告律师已向MiniMax发出警告信,列举了约50个涉嫌侵权的角色,包括钢铁侠、死侍、蜘蛛侠等。
但MiniMax未作出明确回应,也没有下架相关内容,最终促成了此次联合起诉。
MiniMax目前并未公开回应起诉内容。法律界人士猜测MiniMax可能会主张“合理使用”,认为其AI训练过程是对素材的提取和重构,属于技术创新的一部分。
但海螺AI生成的内容与原作形象相似度极高,并被用于平台宣传甚至商业用途。
合理使用的前提,是不影响原作的市场价值。
原告方已明确指出,MiniMax的行为可能导致其作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被削弱。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表示,案件的关键在于是否使用了原告的版权内容、生成内容与原作的相似度,以及是否规避了版权方的技术保护措施。
目前看MiniMax面临的法律压力不小。
2023年,它曾在海外推出AI陪聊应用Talkie,用户可以上传照片生成虚拟角色进行互动。
由于其玩法特殊,该产品在海外快速走红,成为MiniMax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业内估算2024年营收超7000万美元。
2024年11月,Talkie因内容监管问题被日本App Store下架,一个月后美国市场也做出相同处理。
Talkie的下线使MiniMax失去重要的C端流量入口。
产品国内版“星野”虽于2023年9月上线,但用户增长缓慢。
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星野在2025年8月月活跃用户数为100万至500万,虽进入TOP10榜单,但与豆包等头部应用仍有明显差距。
2025年9月,MiniMax推出AI音乐生成工具MiniMax Music 1.5,但市场反响平平。
海螺AI和星野的表现,未能复制Talkie的成功,C端产品线整体缺乏持续性的爆款输出。
在To B方向,MiniMax选择标准化产品路线,拒绝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虽有助于控制成本,但在需求多样化的市场环境中,限制了产品的实际落地能力。
9月,产品负责人张前川转任顾问;3月,商业化副总裁魏伟离职;7月,战略投资负责人魏瀚曈也正式离开。
这些变动发生在公司冲刺IPO的关键时期,反映出内部治理的不稳定。
技术可以创新,但不能越过法律边界。
来源:小眼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