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蒜的乡亲们是不是都遇过这糟心事:拌了种还是烂瓣,出苗东倒西歪,到头来蒜头小得可怜?其实拌种这步藏着大讲究,9成人都栽在“时机不对、步骤马虎”上。今天把农技专家的“压箱底经验”掏出来,照着做保准出苗旺、病虫害少!
种蒜的乡亲们是不是都遇过这糟心事:拌了种还是烂瓣,出苗东倒西歪,到头来蒜头小得可怜?其实拌种这步藏着大讲究,9成人都栽在“时机不对、步骤马虎”上。今天把农技专家的“压箱底经验”掏出来,照着做保准出苗旺、病虫害少!
拌种的最佳时机可不是瞎定的,是无数蒜农试出来的“黄金窗口”,仨原因戳中要害:
刚拌好的药剂活性最足,往蒜瓣上一裹,就像穿了层“金钟罩”,土壤里的根腐病菌、蒜蛆幼虫全能挡在外面;要是拌早了,药效跟着风吹日晒“跑光了”,等于白折腾。再者,拌完得晾干,这1-3天刚好让蒜瓣表面结层干药膜,既不会闷坏蒜种耽误发芽,又赶得上播种的节奏。最关键的是集中处理,避免有的拌早有的拌晚,出苗时“高矮不齐”像“杂牌军”。
5步拌种法,新手也能一次做对不返工
第一步:选种先“挑刺”,坏瓣一律扔
拌药救不了病蒜瓣!得把那些软乎乎、皱巴巴的病瓣、小瓣,还有没了蒜衣的“光杆司令”全挑出去,只留饱满硬实、蒜衣完整的“壮丁”。这步是高产的底子,底子差了后面再努力也白搭。
第二步:配药按“需求”,浓淡得拿捏
别瞎买药剂!当地常闹根腐病、叶枯病,就选多菌灵、苯醚甲环唑这类杀菌剂;蒜蛆、蓟马闹得凶,吡虫啉、噻虫嗪等杀虫剂是克星。嫌麻烦的直接选“杀菌+杀虫”的复合种衣剂,一步到位省事儿。但记住,必须按说明书兑水,浓了烧芽,淡了没用,跟做饭放盐一个理儿。
第三步:拌种求“均匀”,每瓣都“穿衣”
把配好的药液均匀淋在蒜瓣上,戴手套上手翻拌,或者用拌种机搅一搅,直到每个蒜瓣表面都沾到药液,没一个“漏网之鱼”。要是有的瓣没沾药,等于给病虫害留了“突破口”。
第四步:晾干讲“章法”,暴晒是大忌
这步最容易出错!拌好的蒜瓣得摊在竹席或塑料布上,放阴凉通风的地方晾,绝对不能晒!太阳一晒,蒜种水分全被抽干,发芽率直接“跳水”。晾到“手摸不粘、表面干燥”就成,一般几小时到一天就行。
第五步:播种赶“及时”,存着准吃亏
晾干后1-3天内必须种,别存!越存药效越弱,还容易返潮发霉。赶紧种下去,让药膜直接发挥作用,给蒜瓣“保驾护航”。
1. 安全放第一:拌药时口罩、手套得备齐,别让药液沾皮肤,弄完立马用肥皂洗手,可别大意。
2. 药剂别“乱搭”:没经农技员确认,千万别把两种药剂混着用,搞不好起反应烧种,得不偿失。
3. 拌种非“万能”:它只是“第一道防线”,还得配合轮作(别连年种蒜)、撒生物菌肥消毒土壤,生长期再科学打药,病虫害才能防得牢。
拌种卡准播种前3天,晾透立马种!抓准这两个关键,出苗齐得像“仪仗队”,病虫害躲得远远的。年底蒜薹长得粗,蒜头鼓得像小拳头,双丰收稳了!觉得有用的,赶紧转发给身边种蒜的老乡吧~
来源:农村茶花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