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业三部曲:助你提高十倍创业成功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7 11:30 1

摘要:这些年,经过两次破产,数次失败,又从18年后绝地反击,负债起家,我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创业为什么这么难?

不说废话,今天是万字长文,读完能让你创业成功率提升十倍。

开始之前,问你一个问题,你能否用一分钟清晰明了地说明白你的商业定位?

假设你在电梯上遇到马云,他说可以给你投资,但你需要五分钟讲明白你的商业结构,你要怎么说?


PART 01

深创业为什么九死一生?

这些年,经过两次破产,数次失败,又从18年后绝地反击,负债起家,我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创业为什么这么难?

这其中原因很多,我想最重要的是,《从0到1》这本书上写的:美国智库调查显示,导致创业失败的原因中,48%是因为你的产品市场不需要。

今天的内容,就从前几天我收的一个29800付费咨询说起吧。去年我直播做大健康产品发售。

有个私域好友看到我们的“3+5+N团队驱动模型”以及“公域AI矩阵+私域IP承接+客户渠道裂变”战略后非常感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对方没有参与我们深圳三百人的线下课。

今年开年,她就找我说:“能见一面吗?有个朋友准备五十万想开店,我觉得他这个事风险太大了,想帮助他,但我又说服不了他。能不能找你做个咨询?”

过了两天见面后,对方是一对夫妇,想开养生类的店,产品项目基本都看好了。

当场我问了一个问题:“你开这个店想花多少钱?”对方爽快地回答:“准备五十万。”

我又接着问:“那现在启动这件事第一步准备干啥?”对方说:“已经在找门面了。”

当时我就说了一句很笃定的话:“你这个项目99%会亏钱。”没等对方答话,我又接着说:“我来讲讲我们启动项目的流程,你参考参考。”

第一步,是提炼创始人三观。

通过确认三观来梳理要解决的市场问题,以及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比如毛伟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马云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王济帆的使命是支持一千人以AI私域闭环赚到一千万。使命愿景可大可小,真就有威力。

第二步,是产品梳理。

根据三观提炼IP定位,根据定位做项目产品梳理,商业模式敲定。

第三步,开始直接卖。

第四步,卖出去后生产产品。

我说:“你发现没,我们做生意,前面的步骤都不花钱,产品能卖出去才花钱。如果我要开店,前面的步骤一定是设计商业方案,找投资人合伙人。

如果能找到,那初步证明大家接受这个模式;如果找不到,要么证明我没能力搞定其他人,要么证明商业模式不成立。”

后来又随意聊了聊,夫妻两人回去了。当天晚上就给我发信息,要做付费咨询。我看到了消息,但没回。

第二天我说:“考虑清楚再过来。”当面说了一些服务内容,他们付费了。

我问他:“为什么选择付费呢?”他说:“昨天回去一晚上两个人没睡着,你这套项目启动流程完全推翻了我们原有的认知。

终于知道为啥每次创业都失败了,因为没有任何验证的过程,直接花钱冲,结果自己伤痕累累。”

回到开篇,《从0到1》这本书上写的:美国智库调查显示,导致创业失败的原因中,48%是因为你的产品市场不需要。

说直白点就是,你突然有了个想法,觉得挺好,就去干了。实际上,想法非常不值钱。

当年最初想到“脸书”的不是扎克伯格,而是他的同学一对兄弟,把这个想法说给了扎克伯格。扎克伯格用了两年时间去验证,最后成就了今天的脸书。

只有经过市场验证的并且能执行的想法才有价值。大家之所以亏钱,是因为用了“梦想创业法”。

顾名思义,你在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没有任何依据,只有一个梦想。这句话也不是我说的,是贝佐斯的创业教练杰夫·沃克在他的《浪潮式发售》一书中写的。


PART 02

如何降低创业失败率?

对我有所了解的伙伴都知道,我失败过很多次,最惨的一次是在哈尔滨做手机批发,另一次是投资金融项目。

18年破产后来到昆明,才形成了这个《低风险创业方法论》并加以实践。这七年下来,经过验证,不仅救了自己,也帮了很多人。

啥叫低风险呢?
核心就是一句话:卷人不卷钱。钱亏多了,会严重影响生活,影响信心,影响决策,直接导致人病急乱投医。

创业这个事,跟上战场打仗一样,最重要的并不是胜利,而是不死。人不死就能多开几枪,总有机会打中。创业也是,保住你的钱,保住你的心力才是大前提。

当然,有些人会觉得我这种“保底思维”压根就不适合创业。不可否认,我是亏怕了。

回顾过往的经历,可以说都是决策失误。什么资产过重,什么模式单一,什么过度膨胀。我在想,到底怎么才能降低风险?

有些事是人性上带来的弊端,我破解不了。比如我第二次膨胀破产,不只是我,胡雪岩、沈万三也经历过。该咋解决?

我是一个愿意花时间思考的人,也愿意观察、学习。我在想,刘伯温根据朱元璋的性格以及当时环境,定下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战略,成就了大明开国。

那我是不是应该也有个针对我的战略?

当下我最怕什么?亏钱。
那我可不可以做不投钱,或者投钱非常少的生意?多卷我这个人,少承担钱的风险。那有些东西一定花钱怎么办?找别人投钱,花别人的钱买自己的经验。

我不知道市场需求,不会调研,不会设计商业模式怎么办?抄,抄袭成功的赛道,成功的模式,坚决不做创新。

看不到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担心未来无法解决怎么办?找行内投资人,让他向我提问。

一百个投资人,三百个问题全放在台面上来解决。能说服投资人,就往前搞;说服不了,就改模式。

还是有风险怎么办?先卖,卖概念,卖想法。能卖出去证明有市场,或者我有这个能力,收到钱再去生产产品(预售)。

最后定下了我个人低风险创业的四条原则。我告诉自己,占三条以上才能启动。

分别是:先抄袭,再改进;不投钱,只卷人;找投资,验模式;先销售,再生产。

用这套思维模型,先后加入了小米、京东旗下社交电商,完成了第二次破产后的原始资金和人脉累积。

又以这个原则践行知识付费创业社群,虽然没达到预期,但也没亏,只是赚得少而已。

到现在,AI+自媒体、大健康等项目都拿到了不错的成果。可以说这24字战略,功不可没。

随着创业实践越多,这些战略渐渐成了我的本能。但随之也遇到了问题。23年下半年,AI来临,我判断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随后迅速扩张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绝大部分事都需要我来决策,我又陷入了精力瓶颈。我又回想起知识付费第一年,纪柯言老师给我推荐的书。

其实在这之前,我完成个人0-1阶段后,就读过一些经典创业书,并且参考书上的最小MVP、商业模式画布等工具去实践应用。

后来开创业社群那几年,我大量帮创业者提炼关键元素,最终打成了自己体系,适用于99%行业的私域IP核心玩法、私域社群掘金术、私域IP被动成交术。

但走到今天,我直接间接参与利益的公司有二百多个,我发现我这套思维层面的战略不够用了,需要更科学、更好复制的方法论。

最开始我试图让团队走我的路,读《精益创业》《穿越寒冬》《商业模式新生代》《从0到1》《低风险创业》这些书。

但太慢,现在的人手上事情都很多,没办法深度阅读。正好这时,社群公司的赵总给我们运营团队推荐了一堂商业课。

学完之后,我发现这套课程直接补足了我的短板——科学的、可复制的创业方法论

从提出商业模式到找到核心矛盾点,最后验证核心矛盾点。只需要这三步,就能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率。


PART 03

科学创业三部曲

开篇说到,美国智库调查显示,48%创业失败的原因是你的产品市场不需要。如果能搞定这点,基本上就能提高一倍成功率。但是关键问题是如何解决呢?

我以前的策略就是,别人能卖出去的产品就代表市场是有需求的。后来的策略是先卖,能卖出去就证明有需求,卖出去再来做这款产品。

这两个方法对于个人来讲,在理论上是没问题的,但比较考验项目拆解能力和销售能力,其实挺多人是做不到的。那怎么办呢?

先画好商业画布,梳理业务模型。第一步先要想清楚,很多人做生意,基本都局限在:“我想开个理疗馆,我想开个饭店,我想卖一门课。”其实这只是有个非常粗浅且没什么实际意义的想法。

一个粗浅的商业战略应该是:我要帮助哪些人,以什么方式,解决哪些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现在回顾一下你的商业模式,是否能说清楚。

王济帆的公司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定位走的:帮助销售团队以公域AI+私域IP的被动成交体系做到一年十倍业绩

当能说明白这一点,其实就算进了一大步,至少思考清楚了。但这还不够,还应该更清晰,比如:关键成本是什么?竞争对手是谁?成本有哪些?这时候就应该填写商业画布了。


01:商业模式

商业画布的思考结构,通常可以用找需求,定方案,验模式,设增长,搞壁垒几个步骤往前推。

《精益创业》这本书上说,创业需要前提假设,分为两个板块:价值假设,增长假设。前面是验证市场需求是否能卖得出去,后面是验证是否能放大。

价值假设

这点其实用“先销售后生产”模式就行。去年六月,我们启动公众号之前,我直接把这个事做成了商业方案,每个人付费一万,提供20个公众号。

能拿这个账号的广告分红,预售了一波,直接卖出去以后才开始操作。这波验证结束,才开始扩大。现在账号近千个,收益可观。

18年到现在,我们出的所有课程,都是先卖,提出一个需求,再思考解决方案,就卖核心思维。卖得出去,开始做课;卖不出去,就不用做了。

当然,除了以卖代产的方式,还有很多科学的验证方法,篇幅有限,就不在这里过多讲解了,主要是有这套关键假设验证思维。

樊登早期做樊登读书,也不是一开始就大张旗鼓的。最早就是几页PPT,开个微信群,收点钱。

这些都是价值假设,即用最低成本验证你的产品是否能给客户创造价值。验证成功,你就比48%的人风险更低。

增长假设

当价值假设验证成功后,就需要思考怎么放大。验证产品能卖得出去,有市场需求后,就要迅速放大、扩张。

请注意,很多创业老板都死在这个环节上了,包括我。

当时我在县里用微信卖手机,一天最多赚了四五万,那是我第一次感受互联网的魅力。结果看到钱后不听劝,直接投资区市里做手机批发。

结果搞得一塌糊涂。渠道、管理、账期,基本上每个点都能要我的命,最后失败破产而告终。这一个环节,主要是增长假设没做关键验证。

要验证的前提,是有个可验证的点。这时候就要做商业模式分析了。现在主流的就是商业画布,确实有用,但是有点复杂,就不展开讲了。

说说这次我们学到的五步法商业画布,更适合中小创业个体。

所谓商业画布,其实就是梳理创业中最关键的几个问题。回顾到开篇我说的,你能否用一分钟清晰明了地说明白你的商业定位?

帮什么人(用户细分)解决什么问题(客户痛点)以什么方式(解决方案)实现什么目标(具体数值)

在这个前提上增加成本、收入,以及获客渠道,你的核心竞争力。

细分客户:你要服务谁?

客户需求:他们有什么需求?

核心卖点:你的产品卖点是什么?

解决方案:具体解决方案是什么?

项目收入:你的收入点是什么?

项目成本:你的支出点是什么?

核心指标:有哪些关键数据做依据?

获客渠道:你的客户从哪来?

竞争壁垒:竞争优势是什么?

这九个点,按照先后顺序写完,才算你的商业模型初步思考完成。前六个是价值假设,后两个是增长假设。

接下来,我按照我们内部还未启动的项目:帆哥AI私域联盟社群产品,带你模拟填写一下。

细分客户:你要服务谁?(以裂变为核心载体的私域销售人、团队、公司,例如微商、社交电商、直销、房产中介等从业人、管理者、项目发起人)

客户需求:他们有什么需求?(销售难,流量获取难,无法系统化批量化操作)

核心卖点:你的产品卖点是什么?(帮助客户通过私域IP被动成交闭环实现十倍业绩增长)

解决方案:具体解决方案是什么?(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用公域AI矩阵获客+私域IP招商+渠道客户裂变盈利闭环,帮助客户实现十倍收益)

项目收入:你的收入点是什么?(课程收入,项目孵化收入)

项目成本:你的支出点是什么?(工具成本,例如小鹅通等,内部合伙人制)

核心指标:有哪些关键数据做依据?(成交率,升单率,复购率,裂变率)

获客渠道:你的客户从哪来?(早期免费送课+中期私域裂变+后期广告投放)

竞争壁垒:竞争优势是什么?(王济帆私域招商IP实战能力,高转介绍率)

好了,这就是我们还未上线项目的商业画布。你现在可以试着填写自己的了。请注意,画布上填写的内容,看着挺严密且符合逻辑是吧?

但这是假设,未经验证的都不叫事实,都叫假设。这也是科学最重要的元素:可证伪,需证伪


02:关键假设

上面说了,这些都是假设,需要验证才能推进下一步。那该验证哪些点呢?验证假设的时候,有三个原则分享给你。

需要符合先后顺序

即先验证价值假设(产品能否卖出去,客户是否需要),再验证增长假设(是否能持续放大)。

如果你顺序颠倒,先验证增长环节,反过来再发现产品根本卖不出去,就变成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0-5。

白费了精力,地基不对就不要盖房子,而不是验证我的竞争优势长期壁垒。

单一验证

还是以我的商业画布举例子,需求是客户销售难,解决方案是AI+私域IP招商闭环。那我现在要怎么做?

要验证更前置的客户需求板块。客户销售难这个需求是我凭空想法,还是客户真需求?怎么验证?

直接提一个解决方案,去卖。卖得出去,证明有需求;卖不出去,改需求。不用去生产产品。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是先把饭店开了,再去验证有没有客人;先把产品做出来了,再去搞销售。钱也都亏在这了。

其实说白了,还是梦想创业法,没经过验证。以最小单元,最低成本,一个一个问题去验证,去试错,去逼近正确。只有这样才不会做无用功。

高风险优先

梳理你商业画布上,哪一项对这个项目来说风险最大,就去优先验证哪一项。帆哥AI私域联盟本身就超低投资,所以经济风险非常低。

我内心最担心的就是合伙制运营可能会有些环节出现纰漏,所以我就优先验证这个环节。

启动前,我跟操盘手梳理了商业画布、产品线,然后就开始上运营组了。

整个流程都进行充分的讨论,用讨论去获取更多视角,用对立充当蓝军思维(假想敌,被动批判性思维模式),用常识和经验进行初步验证。

做假设验证,目的就是降低风险。当风险都没了,也就代表模式成立了。所以要挑风险大的点去验证。


03:验证回答

前面两个步骤,一个是提出假设,另一个是提出关键重要假设。接下来就是验证后回答假设。那具体怎么操作呢?三个方法。

靠常识,用行业经验来回答

早些年我在东北用共享模式开饭店,锁定了五十多个股东,要求每人每月来饭店消费两次。店还没开,客户搞定了,按理说不可能亏钱吧?

12个桌子,一天按照中午晚上各一桌算,24桌,每桌赚二百,也有4800利润,去掉房租水电等2500费用,一天赚个2300,没毛病吧。

大部分生意,都是卡在缺少顾客上了。我还没开业之前就把这事搞定了,按理说能赚钱了吧。结果你猜怎么着?亏了五十万。

后来复盘,亏损最主要的原因是啥呢?东北县城,中餐主要靠酒水赚钱,中午很少有人出来喝酒,都是晚上喝。

结果就造成了,中午没客人,晚上客人来了坐不下,中餐翻台又难,结果一天最多也就卖个十七八桌。人家股东也都如约过来了,但是没位置没办法。

我刚才说的,其实在餐饮行业属于一个常识,但我不知道,就死在行业常识上了。巴菲特为啥说不懂的不投,就是避免自己犯常识性错误。你说我这55万买了一个行业常识,亏不亏?

那怎么解决呢?我惯用的策略是投资人磨刀法,也就是开篇说的,找投资,验模式。后面我再做什么业务,都找行内的人去投资,去聊。

他投不投没关系,但是一定会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以及拒绝我的理由。这些就能快速给我构建行业常识。

当然也可以带几瓶茅台,整点华子,纯找内行聊天,或者直接网上找专家付费咨询,让对方给你建议。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开篇我们说的付费29800的小伙伴,我不敢说他能赚多少钱,但我能保证一定能帮他极限降低创业这件事的风险。

靠调研,让对手回答

早期我在县城还有个开中式快餐的想法,就是人来了就打菜,打完就走。

有这个想法以后,我先后考察了山东的神龟馅饼、景仁馅饼,北京的庆丰包子、真功夫等品牌,想要加盟,但是费用太大,心里想着不就炒个菜吗,不至于。

那时候的我,已经初步有了数据思维,知道不能直接开店测试了,风险太大。

我就找人帮我设计了一个调研报告,调研结果很好,但我没去开店,因为调研对象都是我朋友,并且只有五十人。

我身边的人对我是有盲目相信的,所以我认为他们的答案不一定真实。

之前看过那本书,忘记了,里面说一切都是数学题。我想着能不能用数学方法进行调研呢?

我找了几家类似的快餐,雇人计算单量,连续三天,计算出选择中式快餐的客户总共还不到两千人,十三家店分平均下来也就是一百多单,一单按照3元收入算,也就三四百利润。

我再开一家,基本不太可能赚钱,然后这个事就搁置了。

同行那里有你所有想要的。比如我们启动私域转化板块的时候,直接让两个合伙人去学山顶会的课;比如我想做社群,直接加入生财有术;

比如我想开饭店,直接去对手店里打工。这都是一些可以操作的方法。

靠实践,小步迭代

精益创业最核心的思维就是MVP最小单元模式了。如果上面的方案都回答不了假设,只能自己验证。毛伟人说过,理论最终要实践来检验。

啥意思呢?还是说我开中式快餐来说吧。如果说,上面的数学计算后还是想干,那咋办?

不是花钱开店,而是把自己的菜品啥的都设计好,然后小区发传单,做好送上门。

或者买个二手煤气罐三轮车,在街边卖,看看到底能不能卖出去,一边卖一边做真实的客户调研,问为啥买,哪里可以改进。

总之,原则就是以最低投入,进行实战测试,无论是精力成本还是经济成本。

18年以后我做生意一直有个原则:投入的多不见得赚得多,但是投入的多风险一定大

创业不像金融,风险和收益并不成正比,认知与收益才成正比。


PART 04

说在最后

低风险创业,其实就是提出假设,验证价值在验证假设之前不要动钱,让自己保证经济上、信心上的子弹,能持续试错,直到试成。

说穿了也就三个步骤:提出假设(商业画布),找到关键假设,验证回答关键假设。这些逻辑通了,验证过了,才开工。

以这三个步骤去推进,以我的先抄袭,再改进;不投钱,只卷人;找投资,验模式;先销售,再生产的24字原则去践行,就能无限降低风险。当然,这也只是能降低风险而已。

嗯,其实这只是一篇框架,毕竟篇幅有限。我庆幸自己运气好,翻身上岸,现在各方面还不错,但也只是运气好。

希望大家先学后干再总结,别像我,先干后学才总结,虽然进步快,但风险非常大。

用了一天半,写完这七千字内容,希望能帮助更多像我一样,别说精益创业了,就连EMBA这个单词都没听过的小镇创业者,降低商业风险,早日实现梦想。

今天的内容算是总纲,如果你想应用,可以复制到AI,让它给你实践指南,会更具执行性。

来源:私域商业王济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