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像我,不是参会公司员工,也没有提前预约,想进去就必须变身社牛搭讪到一个老外,作为境外采购商陪同人员,然后再花350大洋进去。
天塌不下来,生意还是要照做。
广交会第一天,也是美国在全世界抡起关税大棒后第一届广交会,意义有点不一样了。
今天,我们去了现场,聊聊所见所闻。
准确地说,可以用“勇闯”来形容,因为广交会真的太难进了。
像我,不是参会公司员工,也没有提前预约,想进去就必须变身社牛搭讪到一个老外,作为境外采购商陪同人员,然后再花350大洋进去。
当然,如果你是外国采购商,那就不用花钱买门票。
最关键的是,办证审核实在太煎熬了,清一色人工窗口,审核速度慢,还有人插队,最后光进场就花了3小时。
这种体验感,不光是我,我碰到的从杭州过来的外贸业务员都感叹:广交会设施有点老了,不像我们去上海、香港的展会,机器一刷就可以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广交会作为“中国第一展”的地位,还是很稳。
就我现场感受,人,真的好多,无论哪个区域都是人头涌动,各种肤色都有:
以及,交易会周边酒店还是一如既往地爆满,价格昂贵,有外地朋友说:
“十几天前我看周边的酒店就没啥房源了,档次好点的都要千元以上,我干脆住到了广州东站附近。”
而在现场看这些贸易伙伴的来源地,还是能感受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偏向亚非欧国家。
我进场搭讪了三个外国人,一个是印度人,第二个是非洲北部的阿尔及利亚人,最后一个是俄罗斯人,他还不会说英文。
我还碰到阳光电源公司的大佬,光伏行业巨头,他说公司海外市场主力都在中东、欧洲、亚太、非洲市场。
还有一家来自上海的电器制造公司,业务做到了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俄罗斯、秘鲁、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从现场的物流公司也能看到,不少都是走俄罗斯的路线,做中俄贸易,有的还会涉及到一些中亚国家。
还有的公司直接说,什么外贸都做,除了美国。
事实上,从广交会公布数据,也能看出这一点。
本届展会已有来自21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0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255家全球零售250强和各国各地区大商将组团参会,创历史新高。
截至4月8日,预注册的境外采购商中,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占72%,来自金砖国家的占27.4%,来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占15.4%,来自RCEP成员国的占11.7%,来自中东国家的占14.3%,来自欧美国家的占10.52%。
省流概括就是:我们国家布局的“一带一路”,出大力了,未来的趋势就是多样化。
那么,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外贸生意有影响吗?
我也现场问了一下:
上边那位阳光电源的大佬就说:“其实关税战对我们影响不大,因为我们做的是亚欧非市场,去年公司营收也有差不多500个亿。”
他还说,其实2022年开始,中国和美国就开始加速脱钩,很多产品早就列入美国反倾销清单了。
另外一家做家电的公司,现场展示了制作工序,吸引了不少外国人来看。
工作人员说,“今天生意不错,我从早上11点忙到下午4点多,一直有人来问。”
“中国有最齐全的供应链,是外国客愿意来的原因,我们什么商品都能生产。”
当然,肯定是有挑战的。
比如说,亚洲、非洲国家,很多都是价格敏感型,有的问完best price就没有下文了。
又比如说,跨境支付问题,因为受俄乌战争影响,对俄贸易的结算埋了不少雷,甚至衍生了很多专门做结算业务的公司。
还有的人说,“其实房地产的影响更大,因为我们是下游产业链,国内卷不动,就要到国外卷。
他的很多同行都去了国外开展会,比如迪拜,比如俄罗斯,上次他参加的展会,大概1/3都是中国人。
还有的朋友去了沙特阿拉伯开超市,他还给我看了照片,好大的商场,好少的人流。
所以,事实上,贸易战下,不是不跟美国做生意就完事了,背后的影响是盘根错节的。
但无论如何,我还是能在广交会现场感受到“誓要走出去”的热情。
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商家,卖力向外国客推销,推名片,加微信,加WhatsApp,聊得热火朝天。
外国人呢,有着拿着好几个行李箱过来装样品,有的人不懂英文,掏出翻译软件也要谈。
其实,广交会也是国内同行间的交流平台。
现场来看,外地很多公司没有参会,但专门派了员工过来,看友商的产品和报价,和驻广州的熟客交流,来撩外国客户。
外贸行业还有人在淘金,有人说,自己的朋友在迪拜搭到大客户,直接跳槽升职。
当然,广交会更是展示我们国家产业升级的主要窗口,今年还能看到智能机器人的专区。
| 来源:央视新闻
今年的门类也很多,仅仅是第一期,涉及工业制造类、电子家电类、照明及电器类、车辆、摩托车等等,展馆走一圈都得花一天时间。
反正,就一句话,干,就是了。
来源: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