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整个登山过程中,几个关键细节刺痛了无数网友的心:在休息区,两人补水进食,当事人王营营回应称有定时用折叠水盆给芬迪补水,但视频未拍到该场景;山雨骤降时,两人穿上防水装备,却让芬迪浑身湿透继续前行。
9月,一对盲人男女夜登泰山的视频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视频中,大约30多岁的一对盲人男女装备精良,身穿专业登山服,有人说登山鞋就价值2000多元,胸前绑着手机支架进行视频录制。
在整个登山过程中,几个关键细节刺痛了无数网友的心:在休息区,两人补水进食,当事人王营营回应称有定时用折叠水盆给芬迪补水,但视频未拍到该场景;山雨骤降时,两人穿上防水装备,却让芬迪浑身湿透继续前行。
这段记录着导盲犬“芬迪”在泰山十八盘陡峭台阶上遭遇的视频片段,其画面确实令人揪心。雨中,“芬迪”将台阶误判为需要警示主人的障碍物,尽职地试图用身体进行阻挡,这本是它受训后的工作本能。
然而,视障主人可能未能准确理解犬只的意图,或是出于其他原因,其反应是用手中的盲杖敲打了“芬迪”。这一幕被同行的游客记录并发布到网络后,迅速点燃了公众的情绪。
视频在发布后的24小时内,其播放量便超过了千万次,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许多网友对导盲犬在雨中未受防护却仍要工作,以及遭受敲打的情况感到愤怒和心疼,纷纷在线呼吁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回收“芬迪”。
更令人担忧的是,账号记录显示,这已经不是芬迪第一次进行高强度运动,它还曾攀登长城、香山等多个高强度山地路线。
我国目前仅有400多只训练有素的导盲犬,而视障人士超过1700万。获得导盲犬的机会极其珍贵,这意味着每位使用者都肩负着示范和珍惜的责任。
从专业角度看,导盲犬确实不适合进行登山这类高强度运动。拉布拉多等大型犬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天生较为脆弱。登山时,数千级台阶的连续攀爬会产生巨大压力,极易导致关节软骨磨损、引发关节炎,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兽医专家指出,拉布拉多犬的关节承重能力有限,长时间爬坡会导致软骨磨损,引发严重的关节炎。在雨天低温环境下,没有防护措施的导盲犬极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导盲犬训练基地为确保导盲犬的工作效能和福利,制定了详尽的使用规范。这些规范明确要求提供定期休息、保障充足饮水(需提供清洁饮用水,并根据犬只体重、活动量及环境温度确保每日科学饮水量),以及落实适当防护。
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声称"一直有喂水",却无任何视频证据支持;将用登山杖敲击行为轻描淡写为"不小心碰了一下",而且账号中早有带导盲犬爬香山、长城的记录。
我们要支持视障人士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但不能以牺牲动物福利为代价。导盲犬是工作犬,它们为人类付出自由和劳动,理应获得应有的尊重和爱护。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与动物保护不应该是对立关系,而需要找到平衡点,建立双向保护机制。
值得欣慰的是,网友们的强烈反应表明社会动物保护意识正在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站在动物视角思考问题,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动物虐待。这种意识的觉醒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相关立法完善的群众基础。
在使用导盲犬前,应对使用者进行必要的动物福利知识和养护技能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并承诺遵守使用规范。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导盲犬行为学、健康管理、应急处理等实用知识。
鼓励公众对导盲犬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设立专门的举报渠道,让违规行为能够及时被发现和纠正。同时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对导盲犬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估。
通过媒体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导盲犬和工作动物的认知水平。可以制作公益广告、开展校园教育活动、组织导盲犬体验日等,形成爱护工作动物的社会氛围。
导盲犬芬迪的遭遇是一个缩影,折射出我们在追求个人价值实现过程中如何对待那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生命。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不仅体现在对人类弱势群体的关怀上,也体现在对动物权益的尊重上。
希望这个事件能够成为一个转折点,推动我国导盲犬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善,也促使更多人反思如何与工作动物相处。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最重要的标尺就是它如何对待那些最无声的奉献者。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样一个未来:每个生命都能得到尊重,每次奉献都能获得感恩,每种勇气都不必以牺牲为代价。这或许才是这个事件带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也是我们作为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信源:“带导盲犬爬泰山”当事人:没有虐狗,渴望理解,盲人也想爬山
2025-09-19 16:30·红星新闻
来源:零度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