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写《南京照相馆》?好电影,确实是对比出来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15:14 1

摘要:电影特效方面力度比较温和,个人并没有很多观众反应的那种暴力血腥感受,整部电影的气质也非常的克制,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同时,整部电影从宏观叙事上,在结尾的“我们之间不是朋友”画龙点睛,中日之战,南京大屠杀不容篡改,中日之间没有真正的朋友关系。

文|令狐伯光

已经断更很久了,毕竟这个自媒体确实不行了,写了也没人看。现在另一部同题材的电影上映,我个人之前看了《南京照相馆》,但是并没有写过它的文章,今天写写吧。

(说明一下,由于没有去看另一部电影,所以本文没有相关内容)

整片电影时间耗时大约2.15小时,看完后,时间上没有啥疲惫感,节奏把握合格。

电影特效方面力度比较温和,个人并没有很多观众反应的那种暴力血腥感受,整部电影的气质也非常的克制,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同时,整部电影从宏观叙事上,在结尾的“我们之间不是朋友”画龙点睛,中日之战,南京大屠杀不容篡改,中日之间没有真正的朋友关系。

微观上面,主角邮差被迫改行做底片冲洗员,日本伊藤战地摄影师,汉奸翻译(当然其最后的觉醒也可以原谅),吉祥照相馆老板,汉奸的小三(狂飙中的大哥嫂子),串联起来的一场战地感情戏,演员的专业表演能力合格,部分地方有泪点(个人年龄大了容易感动)。

落后一定会挨打,被侵略的弱者是没有任何尊严可谈的,即使敌人中的部分同情者也仅仅是同情,在冲突的时候,一定会毫无犹豫的对如同狗一样的弱者痛下杀手的,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感谢TG让国人有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有了不被世界其他野狼压迫残酷分食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任何可能。

现实中的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都是活生生的案列,殊不知,上世纪30年代我们用残酷的代价给世界打了一个样,但历史总是愚蠢的轮回。

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一定需要彻底的清算,一方从未服输过,另一方没有真正赢过,所以对于当代的几代人而言,并没有切肤之痛,而历史的彻底清算有助于正本溯源,给世界一个真正的交代。

最后给整部电影打分8.0分,过往类似片子,那些导演无不用外部视角来审视观察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战争与屠杀。《金陵十三钗》《八百》《南京南京》等,不是西方人,就是日本侵略者。而作者反抗的中国人是无声的,甚至连愤怒导演都不敢表达。

而一旦涉及到侵略者,更是还要展现它们人性光辉的一面,这得多卑微啊。这些人自己内心太气弱,不敢反抗,哪怕这很正当。这部片子是少有的从自己人视角看待历史,合理地表达我们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起码感受,敢直面侵略者,敢大声怼回去,敢表达我们的愤怒,这是一种强者心态,内心气强。

一个灵魂纤弱的人,绝拍不出自性刚强的作品!

那么另一部同类题材电影争议为啥很大呢?因为没有看过就不写了。现在中国电影市场还是好电影太少了!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大家一直说的中国电影人太不重视职业编剧人,所以很难出精品。还有资本的影响(但没资本谁拍),比如导演的能力等等。

我想再多的问题,不如先有个更好的环境和激政策吧,激励中自然能出更多人才!

虽然出现了《流浪地球》《哪吒》这样的优秀电影和导演,但这毕竟在当前还是极其个别现象,不能拿郭帆,饺子的成功,去证明是其他导演们不努力。不是谁都可以凭情怀、凭长期的坚持、冒着不惧成本和巨亏的风险的。关键还是要怎么使电影人都愿意、都敢、都能拍出好电影。

而不是投资辛苦拍了一部电影,不是亏与赚的问题,而是我这个电影能不能过审都不确定,巨额可能会打水漂的问题。同时还担心未映先被判死刑的可能(比如舆论审判或带节奏,恶意刷负评等)。

一定有人会反驳:不宽松也不代表中国没拍出好电影啊,谁谁不是拍出来了吗!我想,总是拿这种个例而且还是好几年才出一部的现象级个例来证明的,都是耍流氓!如果总是指望这种个例,一年就出那么几部的电影,而且还很难走出去,那中国电影市场永远好不了!

我当然是个外行,也不了解相关部门是如何审核电影,有哪些标准,是条条框框太过细了,还是太模糊了导致风险不可控。我所说的宽松,当然不是指什么不健康、不道德的都让随便拍,我是指既不能让电影人有冒险的感觉,也不能让其野蛮生长。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体裁不做过多的限制,分好级,并给出明晰的规则。

不能说拍历史剧,怕被指影射了谁谁、美化或黑化了谁谁;拍个反腐或涉及官僚形象,更怕影响了啥啥;拍的过于真实,怕丢了哪哪的形象了;拍个抗美援朝或对越南反击战争,还怕影响了与相关国家的关系;甚至对于镜头中的女性穿着都比八九十年代的影视更严苛了……现在的老百姓都不比早些年了,都不笨,主旋律要有、教育式的也可以有,但可以更加多些一些吧!

这在电影业这种情况应该是常态吧?

头部公司在乎这种孵化失败的影片项目吗?上市爆卖后不就抵消亏损了么,

他光线投资的项目,可不止有《哪吒》,最近十年光线传媒投资失败的影片项目有:

《烟花》:2018 年上映,该影片试图复刻《你的名字》,但票房惨淡。这导致光线传媒 2018 年扣非净利润为负 2.85 亿元

《深海》:2023 年上映,该影片耗时 7 年,烧钱 2 亿,未能实现理想的投资收益,投资效果不佳。

《冲出地球》:2022 年上映的国漫电影,票房只有 1005.8 万。该电影耗时较长、投入大量人力,但可能由于剧情、市场竞争等原因,未能获得观众认可,导演甚至直播道歉 “愧对 1000 人 6 年付出”,投资回报远低于预期 。

《大圣归来》该电影还曾出现在光线传媒 2014 年年报上,但最终光线中途退出。后来《大圣归来》票房大卖,光线传媒错失丰厚票房收益。从投资回报角度看,此次退出意味着光线未能从该项目获取成功影片带来的利润,属于投资失败 。

上影集团、万达影业、光线传媒、大麦娱乐、华策影视,各个都是上市公司(上影是旗下有上市公司)。

这个如果你再加上郭帆,《我不是药神》的文牧野,还有《南京照相馆》的导演申奥,再到国庆档《刺杀小说家2》导演路阳都是宁浩“坏猴子72变”扶持出来的青年导演。

说到底,虽然失败有很多作品,但是带来的成功也是巨大的,中国电影的希望还是在青年导演头上。而且2025年以来质量,口碑不错的电影基本上都是青年导演带来的,从年初《哪吒2》《唐探1900》,再到《南京照相馆》,两部动画电影和《捕风捉影》都是一样的。

中国电影的未来,还是在青年导演的身上,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吧。

来源:令狐伯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