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谁能想到,他走后没两年,他女儿宗馥莉却要另起炉灶,搞了个“娃小宗”出来,这事一出来,连不少经销商都犯嘀咕:放着好好的老招牌不用,偏要折腾新的,到底图啥?
提到娃哈哈,估计不少人脑子里会蹦出AD钙奶的甜味,毕竟这牌子陪了好几代人。
宗庆后踩着布鞋把它做成国民品牌,巅峰时期连估值都飙到了912 亿。
可谁能想到,他走后没两年,他女儿宗馥莉却要另起炉灶,搞了个“娃小宗”出来,这事一出来,连不少经销商都犯嘀咕:放着好好的老招牌不用,偏要折腾新的,到底图啥?
按说2024年宗庆后离世那阵,娃哈哈还借着纪念布鞋首富的劲火了一把。
消费者疯抢,营收冲到近800亿,同比涨了快五成,经销商也跟着分了杯“泼天富贵”。
可这流量就像回旋镖,没过多久,家族遗产争夺战闹得沸沸扬扬,网上对娃哈哈和宗馥莉的评价劈成两半,品牌口碑一落千丈,经销商的生意也跟着凉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商标问题,现在娃哈哈的股权乱得像团麻,国资占了46%,宗馥莉只握29.4%,剩下的是员工持股。
这就导致了要用“娃哈哈”商标,还得全体股东都点头才行,相当于宗馥莉想用钱砸品牌,都得看别人脸色,搞不好还踩法律红线。
说白了,这“娃小宗”不是她想搞,更像是被现实逼的:与其在股权纠纷里耗着,不如干脆另开赛道,至少自己能说了算。
可经销商不买账啊,都对着娃小宗犯愁,现在农夫山泉、怡宝把市场挤得满满当当,货架上就那么点地方,老牌子尚且要抢位置,新牌子凭啥让消费者买单?
之前宗馥莉搞过个叫KellyOne的年轻品牌,折腾半天,现在超市里都难见着影子,这次娃小宗,能躲过重蹈覆辙的命吗?
宗馥莉显然没打算因为质疑就停手,今年直接动手清理经销商,年销售额低于300万的全被划进淘汰名单。
不过这话也得两说,大经销商虽然实力强,能配合娃小宗铺市场,但毛细血管的小区域,还得靠小经销商去覆盖。
就像有人吐槽的:“大经销商也会乱定价,真要管不住,跟小经销商瞎折腾也没啥区别。”
娃哈哈自己倒是出来解释了,说今年新增经销商比淘汰的多,这是正常优化,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宗馥莉在为娃小宗铺路,毕竟把渠道捋顺了,新品牌才能少走弯路。
其实这也不是她第一次这么狠了,去年她突然辞掉娃哈哈副董事长、总经理,外界都猜她是被“宫斗”出局,结果没几天又被请回来了,妥妥的以退为进。
现在搞娃小宗,说白了也是同一套思路:既然在老牌子里受牵制,那就干脆把资源往自己掌控的宏胜系转移。
不仅把山西、南阳的娃哈哈公司都改成宏胜的名字,在西安还砸了10亿建了新生产基地,这算盘是打得明明白白。
宗馥莉心里肯定憋着股劲,想跟农夫山泉的钟睒睒较量较量。
可现实挺骨感,农夫山泉的冷柜几乎霸占了超市、便利店的显眼位置,东方树叶、水溶C、尖叫,从喝水到喝饮料,人家把需求全覆盖了。
反观娃哈哈,除了AD钙奶、非常可乐靠怀旧撑着,近几年就没出过能打的新品,抖音直播间销售额从巅峰时一天近500万,跌到现在一天不到5万,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其实娃小宗要想突围,难就难在没根基,娃哈哈的老顾客认的是几十年的情怀,而娃小宗三个字,既没情怀加持,又没爆款产品撑场面,怎么让消费者掏腰包?
之前宗馥莉想让娃哈哈年轻化,换掉代言20多年的王力宏,结果骂声一片,现在又搞新品牌,要是抓不住消费者的胃口,很可能又是重蹈覆辙。
说到底,宗馥莉搞娃小宗,是场不得不打的仗。
赢了,就能在家族纷争里站稳脚跟,把“宏胜系”做成新靠山;输了,不仅自己多年的努力白费,娃哈哈这艘大船也可能跟着晃得更厉害。
至于最后是成是败,现在说啥都太早,毕竟快消市场的规矩就是:不管牌子新老,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钱的,才是真本事。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