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上海奉贤金海湖畔,27岁的刘文斌步入“在水一方”科幻馆。他熟练地穿上“宇航服”,佩戴上物理学家“丁仪博士”的工牌,精神饱满地迎接新一天的参观者。
央广网上海9月20日消息(记者沈梅 见习记者何智康)清晨的上海奉贤金海湖畔,27岁的刘文斌步入“在水一方”科幻馆。他熟练地穿上“宇航服”,佩戴上物理学家“丁仪博士”的工牌,精神饱满地迎接新一天的参观者。
作为一名资深科幻爱好者,刘文斌对这份职业充满热忱:“既能与同好畅叙科幻梦想,又能通过扮演经典IP角色,为孩子们带来欢乐,更在趣味互动中传递科学知识——让我倍感充实与自豪。”
借助幻想之翼,让科学知识润入心田
自2015年斩获雨果奖以来,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已被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突破3000万册。在科幻馆扮演小说角色“丁仪博士”的刘文斌介绍:“我们与‘三体宇宙’合作,打造了这座沉浸式互动娱乐体验空间。”游客只需佩戴特制手环、激活数字身份,便能瞬间“穿越”至三体世界,体验30多项充满未来感与趣味性的展陈项目。
亲子家庭通过趣味游戏了解科学知识(央广网见习记者 何智康 摄)
科幻馆不仅高度还原经典IP场景,更融入了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内容。孩子们可追逐全息投影中的星云轨迹,理解天体运行规律;参与“面壁行动”测试,模拟预演未来角色,在谜题挑战中掌握科学原理……科学与幻想在此巧妙交融,化作一次次启迪心灵的探索之旅。
“我本身是《三体》迷,孩子虽然还小看不懂原著,但在这里的趣味游戏中能萌发对宇宙的好奇、对科学的向往。”带着儿子前来参观的王女士说。
依托科普教育,为科技创新筑牢根基
“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研发人员总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国际专利申请量、“灯塔工厂”数量等多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基层科普教育的扎实耕耘。
目前,上海已建成57家示范性科普场馆、213家基础性科普基地及35家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构建起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科普教育网络。以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海洋水族馆、天文馆为代表的一批科普场所,通过专业讲解与互动体验,引导青少年深入思考、探索未知。从大地、海洋到星空,从历史、现实到未来,无数年轻心灵正因科普的滋养,昂首踏上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青春的力量。
科幻馆大国重器展区 工作人员向小朋友讲解科学原理(央广网见习记者 何智康 摄)
怎样用压缩空气反冲原理模拟火箭发射?又该怎样制作太阳能机器人车?除了扮演科幻角色,刘文斌还依托科幻馆空间,策划“星创工坊”等亲子科学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理解现实应用背后的科学原理。刘文斌说,“我们不仅服务科幻迷,更希望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让更年轻的一代人去完成我们这代人的科幻梦想。”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