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5日上海多校午餐的虾仁炒蛋,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嗅觉暴击"——家长形容其臭得让人吃到吐,学生反馈像在吃腐烂的海鲜。闵行区市监局连夜介入,涉事企业绿捷实业的留样食材已送检,但这场风波暴露的问题远比一盒变质菜品更触目惊心。
吃出呕吐的午餐背后:谁在给孩子喂"毒"?
【事件回顾:从厨房到热搜的24小时】
9月15日上海多校午餐的虾仁炒蛋,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嗅觉暴击"——家长形容其臭得让人吃到吐,学生反馈像在吃腐烂的海鲜。闵行区市监局连夜介入,涉事企业绿捷实业的留样食材已送检,但这场风波暴露的问题远比一盒变质菜品更触目惊心。
【三大追问:食品安全为何总在打补丁?】
监管去哪儿了?陪餐制形同虚设,家长委员会沦为橡皮图章。某家长吐槽:学校领导吃的和我们根本不是同一锅饭!这种双标式监管,让《校园食品安全规定》成了墙上贴纸。企业良心被狗吃了?
绿捷实业作为上海中小学主要供餐商,此前就因卫生问题被处罚。这次虾仁炒蛋恶臭,到底是偶发失误还是常态操作?网友神评:建议把企业食堂换成他们供应的午餐,看看老板吃不吃得下去。检测总是慢半拍?
一周出结果的检测周期,足够让涉事企业销毁证据。2023年南京某校午餐霉变事件中,检测结果出炉时涉事食堂已重新开业,这种亡羊补牢式执法该改改了!
【我们的声音:别让下一代当"人肉检测仪"】
当孩子回家说学校午餐臭到想吐时,这不仅是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对教育信任体系的崩塌。建议:
推行透明厨房:后厨直播应成标配,让家长实时监督建立黑名单制度:对问题企业实行终身禁入引入惩罚性赔偿:让涉事企业赔到肉疼来源:小跑的北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