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电动车战火升级!大众“不惜代价”对决中国品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19:59 1

摘要:一边是欧洲老牌车企大哥大众拍着胸脯放狠话,另一边中国品牌比亚迪带着新技术强势围观,这场电动车市场的较量,看得人眼花缭乱。

2025年慕尼黑车展刚落幕,现场那股火药味到现在还没散。

一边是欧洲老牌车企大哥大众拍着胸脯放狠话,另一边中国品牌比亚迪带着新技术强势围观,这场电动车市场的较量,看得人眼花缭乱。

大众这次是真急了,去年刚宣布砍掉德国工厂部分产能、裁了不少员工,今年车展就立马端出“反击套餐”。

品牌CEO托马斯・谢弗对着媒体直言,“在欧洲的地盘,咱们的主导地位必须守住,啥代价都能扛”,这话听着硬气,背后其实是中国品牌步步紧逼的压力。

他们拿出的四张“王牌”是四款入门级电动车,明年就能上市,起售价才2.5万欧元。

其中新ID.Polo挺有意思,把经典燃油车Polo和电动系列ID.2的优点揉到一起,摆明了要抢普通消费者的市场。

不光大众,宝马、奔驰也没闲着,宝马推出的iX3,用上了自家新平台,据说计算能力强了不少,奔驰则琢磨着给车子软件升级,再把续航里程提一提,说白了,这仨都是抱团应对中国品牌的冲击。

比亚迪这边倒显得从容,执行副总裁李柯一句话就戳中要害,“西方车企想追上咱们的技术,还差着一截”。

她敢这么说,是因为比亚迪手里握着超快充电技术,五分钟能充够跑470公里的电,这对怕续航焦虑的欧洲用户来说,吸引力可不是一般大。

数据不会骗人,大众现在在欧洲电动车市场还占着三成份额,比去年涨了些,但比亚迪也从2.5%涨到3.8%。

虽说目前差距不小,但中国品牌这上升势头,任谁看了都得重视。

大众想守住阵地,靠的是“节流”加“合作”,裁员工、减产能,说白了就是为了降低成本,不然2.5万欧元的低价根本撑不住。

另外,他们还拉上美国Rivian和中国小鹏一起搞软件,毕竟在智能驾驶、车联网这些方面,大众确实差点意思。

比亚迪走的是“技术为王”的路子,那套超快充电技术,现在看来是真能打。

更聪明的是,他们计划明年就把这技术用到欧洲车型上,未来三年还打算在欧洲本地生产电动车。

这样一来,既能避开关税,又能更快响应欧洲用户的需求,等于把“工厂”建到了对手家门口。

如此看来,双方的思路完全不同,大众靠多年积累的品牌和渠道优势,想靠性价比稳住基本盘,比亚迪则用新技术打开缺口,再靠本地化生产扎稳脚跟。

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品牌在欧洲电动车市场的份额已经到10.7%,创了纪录,这说明比亚迪的路子,确实走对了一部分。

搞不清大众当初要是早两年在电动化上发力,会不会现在就不用这么被动,不过现在才开始反击,总比坐以待毙强。

而比亚迪能在欧洲站稳脚,也不是运气好,全靠在电池、电机这些核心技术上的积累。

其实欧洲电动车市场的“战火”,就是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一个缩影。

欧洲是电动车普及率最高的地方之一,也是大众这些老牌车企的“老家”,这里的竞争态势,直接决定了全球电动车市场的格局。

除了比亚迪,其他中国品牌也在欧洲悄悄布局,蔚来今年在德国、挪威新增了20座换电站,还推出了针对欧洲市场的ES6车型,主打换电服务,小鹏除了和大众合作软件,还推出了带智能驾驶系统的G9Max版,和特斯拉、宝马抢高端用户。

欧洲自己的政策也在“添柴加火”,欧盟规定2035年起不准卖燃油车,各国还对电动车有补贴,德国一辆电动车最高能补6000欧元。

这政策既逼着大众这些车企加速电动化,也给了中国品牌进入欧洲的好机会。

这场竞争对咱们消费者来说是好事,车企们互相较劲,只会把车子做得更好、价格更实在。

大众虽然现在还是欧洲市场的“老大”,但中国品牌的技术和本地化布局,迟早会让局势更胶着。

未来几年,欧洲电动车市场怕是会更热闹,大众想保住地位,得在技术上多下功夫,光靠降价和合作还不够,比亚迪这些中国品牌,也得继续打磨产品,适应欧洲用户的习惯。

毕竟,在市场竞争里,从来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进步的玩家。

来源:华夏趣史档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