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药板块今日再次全面下跌,,这已经是连续多个交易日震荡和下跌了,而当日跌幅更大。政策担忧与市场恐慌交织,投资者纷纷割肉离场,但我却在绝望中发现了一些被忽视的积极信号。
创新药板块今日再次全面下跌,,这已经是连续多个交易日震荡和下跌了,而当日跌幅更大。政策担忧与市场恐慌交织,投资者纷纷割肉离场,但我却在绝望中发现了一些被忽视的积极信号。
今天(9月19日)开盘,创新药板块依然不见起色。创新药低开低走,板块内个股普遍收跌。
投资群里早已炸开了锅:"创新药完了!""政策利空还没出尽!""赶紧割肉吧!"恐慌情绪在不断蔓延。然而,在众人恐慌之际,我却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信号。
尽管散户资金在恐慌性卖出,但机构资金却在悄悄布局。
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已连续多个交易日净买入港股创新药板块。截至9月18日,港股通创新药ETF已连续13个交易日吸金合计超6亿元。
9月19日,尽管板块整体表现不佳,但资金仍呈现净流入态势。多只创新药ETF虽然净值下跌,但份额却在增加,显示机构资金正在逢低布局。
另一只港股通创新药ETF近10日已大举揽金超16亿元!截至9月18日,该基金最新规模超219亿元,规模和流动性持续领跑同类,这表明长线资金仍在看好创新药板块的长期价值。
创新药板块近期下跌,主要源于政策担忧。9月初,市场传闻美国可能限制对中国在研药物的采购,尽管白宫发言人随后表示政府并未积极考虑该草案,但市场情绪已经受到重创。
仔细分析后发现,这种担忧可能被过度放大了。美国政府的限制性政策对中国创新药海外市场拓展的影响有限,原因有三:
头部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需要与中国企业合作补充创新药管线;即使政策执行,中国企业仍可通过与非美国药企合作或设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开拓海外市场;中国创新药的竞争力已经得到全球认可,不可能被完全排除在市场之外。
令人困惑的是,创新药板块的基本面依然强劲。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出海"步伐持续加快。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已接近660亿美元,接近2024年全年交易总额,其中多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
国产创新药已经进入差异化、高质量创新阶段。优秀的临床前/临床数据是支持创新药出海,展现全球竞争力的基础。国产创新药越来越多的在全球顶尖的学术会议中展示临床数据,不断验证着全球BIC(最佳临床效果)的潜力。
多家企业实现扭亏为盈。百济神州、晶泰控股、乐普生物等企业实现了显著的扭亏为盈,三生制药、信达生物持续稳健盈利。
经过连续下跌,创新药板块的估值已经进入历史低位。
一位医药基金经理分析指出,过去一年创新药市值的增长是基本面驱动的,其中港股PS估值水平并没有非常大的提升,没有明显超过3-4倍PS的合理范围,依然有继续上行的空间和基本面支持。
A股创新药板块已经达到4-5倍PS水平,从行业整体看估值基本合理。但随着中国创新药公司在多抗、ADC、小核酸、细胞治疗等技术平台和不同疾病领域的全面开花,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公司长期来看是被低估的。
整个创新药行业当前的市值水平约3.1万亿,2035年利润体量有望达到3400亿,对应2035年9倍左右PE。行业市值仍存2-3倍空间,其中优质公司的成长性和投资机会将比行业更为显著。
尽管市场表现低迷,但创新药技术突破不断涌现。
近日,康方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抗CD47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莱法利单抗(AK117)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适应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孤儿药资格认定是FDA为鼓励针对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而设立的特殊激励政策。将有助于该药物在美国的后续研发及商业化开展等方面享受众多积极的政策支持,包括享有临床试验费用税收减免、免除BLA申请费用、获得研发资助,以及该适应症批准上市后可获得美国市场7年独占权等。
这种技术突破不是个例。越来越多的国产创新药进入全球3期临床,在全球医药创新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面对创新药板块的持续调整,机构们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看好。
港股通创新药ETF基金经理丰晨成分析认为,目前并非退场时刻。复盘历轮生物医药行情,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全球生物医药板块共振,带来高弹性;且国内历次牛市行情,生物医药从不缺席。
方正证券指出,8月以来创新药行情走的略有曲折,尤其是短期没有大的BD催化落地,并且AI产业链领域行情火热,对创新药板块形成短期影响,但一直坚定看好创新药长期大行情远未结束。
兴证全球策略首席张忆东最新表示,依然战略看多创新药行情,9月份或是布局良机。首创证券也认为,创新药行业仍有望成为未来较长时间内医药行业的重要投资主线。
面对创新药板块的持续下跌,我制定了以下策略:
保持核心仓位:我不会在恐慌中清仓创新药股票,因为中长期仍然看好。创新药行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球老龄化趋势和医疗需求增长是确定性趋势。
关注差异化创新企业:建议关注拥有差异化创新能力,产品具备全球商业化潜力的创新药公司,如科伦博泰生物、康方生物、信达生物、三生制药、康诺亚、泽璟制药等。
利用ETF工具布局:对于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创新药ETF(如520880、159570、159992等)布局整个板块,分散个股风险。
分批布局:我会在下跌中分批加仓,每次加仓间隔至少5%,避免过早打光子弹。重点关注那些估值合理、管线丰富的龙头公司。
创新药板块的连续下跌确实令人煎熬,但我选择保持冷静和耐心。在这个市场中,最终的赢家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有耐心的人。
数据显示,中国当前创新药总盘子只有2000-3000亿,中国人均创新药支出仅为美国1/80,远远落后于GDP差异和医疗卫生支出差异,市场潜力大。
我会继续坚守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管线丰富的创新药公司,相信它们最终会带来丰厚的回报。毕竟,医药创新的脚步不会停止,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不会停止。
来源:值得关注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