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2025年9月初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学,月底将迎来国庆和中秋长假,需关注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霍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
秋意渐浓
昼夜温差增大
流感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风险上升
历史监测数据显示
辽宁省流感活动通常
自秋季起增强
12月至次年2月达高峰
有时可能延续到3月甚至更晚
辽宁省
处于流感活动间歇期
流感周报告病例数低位波动
省疾控中心将多维度动态
研判流感发病趋势
及时发布健康提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月健康风险提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2025年9月初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学,月底将迎来国庆和中秋长假,需关注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霍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
一、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基孔肯雅热疫情曾在非洲、美洲、亚洲、欧洲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岛屿上发生,2025年1-8月,已有26个国家或地区报告了约31万例病例和144例死亡病例。今年7月以来,广东佛山发现境外输入导致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疫情波及广东的其他地市以及其他省份;目前全国疫情已控制至低水平。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疲乏、厌食、恶心、“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登革热已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100多个国家流行。在我国,登革热以输入引发本地传播为主要特征。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9月广东南部、广西东南部、海南等地降水偏多2~5成;全国大部气温偏高,其中江西西北部、湖北大部、湖南大部、重庆、四川东部等地偏高1~2℃。今年9月多地气温和降水条件可能更有利于媒介伊蚊繁殖和活动,对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带来挑战。
主要建议
(一)避免蚊子叮咬。居住在或前往有伊蚊的地区,在居室内和办公场所,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液并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前往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时间段(上午7点—9点,下午5点—7点)在草丛、树荫下等户外阴暗潮湿处长时间逗留。
(二)灭蚊,清理蚊虫孳生地。室内可使用杀虫气雾剂、电蚊拍、灭蚊灯等开展灭蚊。定期清除家庭、单位内的各种积水,翻盆倒罐,及时清理阳台、天台、房前屋后的各种闲置容器,露台、坑洼、树洞、竹筒等易积水的地方需要定期疏通以及平洼填坑,并疏通沟渠、清理岸边淤泥和杂草,清除小容器垃圾等,水养植物勤换洗,每周至少换水1次,刷洗容器内壁,清除虫卵,防止蚊虫滋生。
(三)及时就医。居住在或前往有伊蚊的地区后,需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本人的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二、霍乱
霍乱为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用含有霍乱弧菌的水和食物传播。主要临床症状为不伴发热的严重水样腹泻,可快速导致脱水。脱水表现为心动过速、皮肤失去弹性、粘膜干燥、低血压以及口渴。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导致严重脱水甚至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25年1月1日至8月17日期间,全球31个国家累计报告超过40.9万例霍乱或急性水样腹泻病例,包括4738例死亡病例,其中6个国家病死率超过1%。我国也有零星霍乱病例报告。
主要建议: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饮料。农村地区举办酒席应遵从当地的卫生要求,避免食品准备环节由于生熟不分,导致食品交叉污染。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综合多渠道监测数据,总体公共卫生风险较低。最新监测结果可从我中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专栏查询(
https://www.chinacdc.cn/jksj/xgbdyq/)。
主要建议
(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二)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四、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猴痘传播途径以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部位分泌物、渗出物为主,常见的接触方式包括性行为、家庭内密切接触、医疗护理接触等。目前我国猴痘病毒Ⅱb亚分支疫情在重点人群中处于低水平传播,Ⅰb亚分支疫情主要为输入疫情及外籍人员中的续发传播。
主要建议
(一)了解猴痘防控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避免与猴痘患者或有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可疑接触史。
(三)前往猴痘流行地区,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猴痘疫情情况,做好个人防护。
(四)遵守国家出入境管理相关规定,配合做好出入境检疫。
其他预防流感的措施有哪些?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规范实施手卫生,接触公共环境或物品后、餐前及如厕后,应使用流动水及皂液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使用后的纸巾应妥善丢弃。
加强室内通风
每天应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在寒冷的季节,为了避免室内温度过低,可以选择在中午气温较高的时候开窗通风。
增强体质
保持均衡膳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和心理平衡。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学龄儿童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户外活动。
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流感流行期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需前往,应科学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并注意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就医时应佩戴口罩,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和近期的活动轨迹,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不要自行滥用抗生素。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小张健康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