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3日,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一份看似常规的政策文件,却悄然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按下加速键。其中三大关键表述,被认为直接指向L3+智能驾驶的规模化落地:
9月13日,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一份看似常规的政策文件,却悄然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按下加速键。其中三大关键表述,被认为直接指向L3+智能驾驶的规模化落地:
· 明确鼓励前装V2X及5G通信模块
· 加快推进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
· 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
这不仅是行业政策,更是一份智能网联领域的“技术路线图”。而在这条赛道上,有一个名字无法绕过——华为。
为什么说华为再度占得先机?
1. 通信根基已成护城河 政策鼓励的5G通信模块,正是华为的技术长板。余承东此前透露,全球超千万辆车载通信模块来自华为。从4G到5G的迭代浪潮中,华为已从底层通信设施到车规级模块形成完整布局,这不是“跨界”,而是技术延伸。
2. 智驾系统已进入“L3ready”状态 “有条件批准L3生产准入”意味着政策合规与技术验证缺一不可。华为ADS2.0已在多车型实现覆盖全国城市NOA,系统冗余设计、感知算法迭代和仿真测试里程,实际已为L3级别准入做好铺垫。
3. “北斗+5G+智驾”三重协同 华为是极少同时深度布局通信技术、高精定位和智能驾驶的企业。北斗卫星通信已在手机端应用,车载领域的规模化恰与其技术路径高度契合。这不仅关乎单点技术,更在于生态协同能力。
行业格局或将洗牌 政策开口之后,智驾行业将从“技术竞赛”进入“准入竞赛”。华为、小鹏、理想、比亚迪等车企及供应商体系正竞相推进L3级车型申报。而华为因同时具备“技术全栈+车企朋友圈”双重优势,有望成为首批获批的智驾方案供应商。
合作车企早已用行动投票:一汽、北汽、长安、赛力斯、奇瑞、江淮……传统巨头与科技企业合作的范式正在成型。
资本市场关注点:
· 车规级5G/C-V2X模块供应链
· 高精度定位与北斗产业链
· L3/L4级智驾系统与传感器供应商
· 车路云一体化示范项目参与企业
政策只是开始,真正的竞赛在于技术兑现与商业化能力。华为是否真能拿下L3首证?智驾产业链中哪些企业将实质性受益?欢迎关注,共同跟踪这一轮智能汽车浪潮。
来源: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