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破“千年电池”技术!核能新纪元降临,特斯拉们彻底慌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16:01 1

摘要:一枚仅有纽扣大小的电池,却能持续供电上千年?这并非科幻小说,而是我国刚刚发布的全球首款碳-14核电池——“烛龙一号”带来的现实突破。

一枚仅有纽扣大小的电池,却能持续供电上千年?这并非科幻小说,而是我国刚刚发布的全球首款碳-14核电池——“烛龙一号”带来的现实突破。

它以《山海经》中“烛龙”神兽命名,寓意“千年不灭之光”。体积仅15mm×15mm×5mm,却能在极端环境下实现稳定输出,能量密度高达2200mWh/g,相当于当前主流全固态电池的3.4倍!

▍为什么说这是“颠覆性”技术?

核电池并非全新概念。早在航天探测器、军事装备等领域,美国和俄罗斯已应用多年。但由于技术壁垒高、资金需求大,我国长期处于跟跑状态。

直到2000年初,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启动“百毫瓦级钚-238电池”项目,才艰难打破垄断。而今天的“烛龙一号”,更在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上取得关键突破——它采用平面封装工艺,能在-100℃至200℃的极端温度下正常运行,几乎免维护。

▍不止于航天:哪些领域将被重塑?

首当其冲的是医疗领域。如脑机接口、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设备,可借助其“永久续航”特性,避免频繁手术更换电池的风险。

在极地科考、深海探测等环境,传统电池受温度制约严重,而核电池几乎是为极端环境而生。更令人兴奋的是,它甚至可能颠覆新能源汽车行业。

当前电动车在严寒、高温环境下普遍存在续航缩水、寿命缩短的问题。若核电池能规模化应用于车载领域,不仅“充电焦虑”成为历史,整个产业的价值链都可能重构。

▍中国科技不止“核电池”!

与此同时,我国在其他前沿领域也频传捷报:

· 全球最大太阳系精密测量望远镜——“宇宙量天尺”已建成。它如同为太阳系天体制作“三维身份证”,大幅提升我国在行星防御、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能力;

· 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氨燃料船舶正式亮相,有望重塑绿色航运格局;

· 生命科学领域“Healive-X青春因子”等技术,也正从实验室走向应用。

▍中国创新:从追赶到引领

每一项重大突破的背后,都是科研人数十年的坚持。“烛龙一号”不仅是技术胜利,更标志着我国在尖端能源领域已从“依赖引进”迈入“自主定义”阶段。

尽管核电池在民用化过程中仍面临成本、法规与公众接受度等挑战,但其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能源世界的大门。

可以预见,谁掌握下一代能源技术,谁就掌握未来的话语权。而这一次,中国正逐渐走向舞台中央。

如果您认同我们的努力,欢迎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科技的崛起!

来源:阿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