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9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贵阳举行,遵义市正安县消防救援大队、安顺市西秀区消防救援大队、毕节市大方县消防救援大队、黔东南州天柱县消防救援大队、黔东南州三穗县消防救援大队、铜仁市碧江区广建路消防救援站6个集体被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黔东
9月19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贵阳举行,遵义市正安县消防救援大队、安顺市西秀区消防救援大队、毕节市大方县消防救援大队、黔东南州天柱县消防救援大队、黔东南州三穗县消防救援大队、铜仁市碧江区广建路消防救援站6个集体被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朱坤、黔南州消防救援支队长安路特勤站三级消防长蒋加玉被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遵义市正安县消防救援大队
正安县消防救援大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4+N”隐患治理体系,消除隐患120处,为少数民族留守家庭装感烟探测器278个;设景区便民服务站服务1500余人次,建区域中心消防站,处置警情80余次,宣传200余场。独创仡佬语消防歌曲,组建“蓝焰”吉他乐队,借民族节庆开展专项行动,发放资料3万余份;联学联建培养8名义务宣讲师,开展“党员讲消防”17场。建立“1+N”帮扶机制,走访村寨70余次,制定20项惠民措施;义务献血10余次,帮扶5户家庭,资助12名学子;开通就业“绿色通道”,优先招录9名少数民族毕业生,支持基层建设,培训义务消防员,用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守护万家灯火。
安顺市西秀区消防救援大队
西秀区消防救援大队坚持在践行“人民消防为人民”的承诺中弘扬民族团结进步光荣传统。近年来,大队先后被评为全国消防队伍“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先进消防大队”,3人荣获全国消防队伍“训练标兵”“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1人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改革转隶以来,大队共计接处警4336起,抢救被困人员288人,疏散转移722人,保护财产价值4650万元,推动17个传统民族村落完成400余处消防工程和设施配备,在深化中心工作和志愿服务中,以过硬本领和责任担当促进民族大团结。
毕节市大方县消防救援大队
长期以来,大方县消防救援大队将消防救援主责主业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为维护地方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了坚实的消防力量。大队积极推行“三位一体”与“双随机、一公开”相结合的现代化监管模式,深入实施“消防守护计划”,着力破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区域的消防安全难题。依托消防宣传“五进”、防灾减灾宣传月等契机,通过开放消防站、组织实操实训,广泛普及消防知识,群众消防安全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针对民族宗教场所及传统村寨的火灾风险特点,大队实施精准化消防安全管理,高标准、零失误完成了火把节、祭火仪式等20余场重大民俗活动的消防安保任务,守护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安全底线。同时,大队还积极开展结对帮扶与爱心行动,年度走访群众10户,慰问孤寡老人16次,并资助贫困学生6000元,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增进鱼水情深。
黔东南州天柱县消防救援大队
长期以来,天柱县消防救援大队积极投身到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先后荣获黔东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州文明单位等表彰。作为扎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火焰蓝”先锋队,大队与各族群众共学民族政策,开展侗歌消防宣传等特色活动50余场,搭建起民族团结“连心桥”。针对苗侗村寨防火隐患,创新“水改+电改+技改”三防体系,推动建成99个消防水池、完成6000余户电网改造、安装2000余套智慧烟感,使村寨火灾年均降幅23%,电气火灾发生率下降68%。建立“火塘三查”工作法,立足侗族同胞的文化特点和安全需求,培育“侗族女子义务消防队”,三年来排查隐患1600处、宣传2800余次,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实现“消防安全+文化传承”双赢。
黔东南州三穗县消防救援大队
长期以来,三穗县消防救援大队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忠诚履职、担当奉献,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荣获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先进大队、防汛救灾抢险先进集体等表彰。2022年至今,大队累计接处警781起,在苗寨侗楼间架起“救援速达桥”,成功营救疏散194名各族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900万元。针对三穗县苗侗人口占比超六成的现实情况,大队协调99个村社循环播放“苗侗双语防火歌”,织就消防宣传网。2024年以来,大队争取685.7万元推进电改、烟囱楼改造工程,升级12个微型消防站,配齐1000余件精良装备,为木结构村寨筑起安全堡垒。尤其在2022年抗旱救灾中,出动车辆3800余台次、人员1.5万余人次,为80余个少数民族村寨送去1.6万余吨“生命之水”,让“火焰蓝”成为苗岭侗乡最温暖的团结底色。
铜仁市碧江区广建路消防救援站
长期以来,铜仁市碧江区广建路消防救援站将民族理论政策深度融入日常教育,视驻地为家乡、群众为亲人,先后获集体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全国青年文明号等国家级荣誉,培育世界消防救援锦标赛铜牌得主等大批先进典型。首创“院坝会”隐患排查模式,深入民族村寨开展防火宣传、检查、演练900余场次,发放资料5万余份。2019年以来,高效处置警情1672起,抢救疏散429人,抗旱送水1500吨惠及8200人,圆满完成6项国家级赛事安保。实施“蓝焰护苗”关爱计划,长期结对助学,捐资捐物超5万元,开展志愿活动50余场覆盖青少年3000余人。积极参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开展“新春送联”“乡园书画班”等活动,覆盖群众3000余人。
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 支队长 朱坤
朱坤,男,土家族,1981年5月出生,贵州德江人,中共党员,现任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
面对黔东南消防安全基础薄弱的现实困境,他坚持调研开路,抢抓发展机遇,连续4年创造性将150件涉消事项纳入民生实事,推进50户以上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水改”“电改”和“一路三线五区”旅游村寨“大水网”“大喷淋”建设,有效保障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安全。面对基层救援力量不足的困难,他牵头编发《镇乡村“防灭宣”工作指导手册》,推动乡镇消防工作站和政府专职队“全覆盖”。在“村超”“村BA”等赛事安保和各类急难险重任务中,他始终与队员们奋战在最前沿,竭诚守护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牵头译制12部苗侗双语消防宣传片,创新建立“新增市场主体消防安全培训”“应急演练消防宣传日”和“主题团建”机制,推动400万手机用户设置消防宣传彩铃,编织起全民消防的紧密网络,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消防事业中绚丽绽放。
黔南州消防救援支队
长安路特勤站 三级消防长 蒋加玉
蒋加玉同志扎根黔南消防一线18载,把最美好的年华化作滋润民族之花的甘露,在守护生命安全的战场上,在促进民族交融的实践中,用忠诚与热血铸就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代篇章。
他是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主动学习民族政策,了解民族风情,向指战员们宣传和普及民族团结相关政策知识,培养出一支懂民族政策、会民族语言、知民族习俗的“民族团结先锋队”,让消防知识通过苗语、布依语传遍村村寨寨。他是守护生命的“急先锋”。18年来,他冲锋在2000余次灭火救援最前沿。无论是匀中大厦惊险火灾、高速路上生死救援,还是抗击山洪地质灾害,他始终将各族群众安危置于首位,成功挽救300多条鲜活生命。他是竭诚为民的“好榜样”。他心系群众,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抗洪救灾、防疫消杀数十次,用点滴行动传递温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获评“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黔南州十大杰出青年”等20余项荣誉。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