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两周年,截至4月12日,累计发送旅客191万人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条“黄金大通道”,不仅以“量质齐升”的运输服务各国旅客,同时以“铁路+旅游”的实践,谱写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动人篇章。
近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两周年,截至4月12日,累计发送旅客191万人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条“黄金大通道”,不仅以“量质齐升”的运输服务各国旅客,同时以“铁路+旅游”的实践,谱写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动人篇章。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以持续优化的硬件设施和贴心服务,让跨境出行更加简单、高效、舒适。昆明南至万象运行时间从初期10小时30分压缩至9小时30分左右,口岸通关时间由初期的90分钟压缩至最短50分钟,出入境人数从每天300人次增至最高1300人次。在“快”与“稳”的平衡中,铁路部门更以用心服务温暖中外旅客:配备中老英三语播报系统,推出融合傣族风味与老挝咖啡的“舌尖上的列车美食”,在车站增设POS机、ATM机及“专门窗口”,并在列车上配备电子臂式血压计方便旅客需要。
依托“铁路+旅游”的立体网络,中老铁路正为旅游经济带来新活力。从“星光·澜湄号”旅游专列的开行,到跨境旅行团的常态化运营,铁路与文旅的深度联动催生出新业态:西双版纳告庄夜市的商户日均销售额显著增加,铁路沿线酒店入住率稳定在85%以上,今年春运期间磨憨口岸出入境旅客同比增长49%。同时,中国免签政策吸引东盟国家游客赴滇旅游订单增长2.5倍,而“坐着动车游老挝”也成为中国游客青睐的选择。这种以铁路为纽带的“双向奔赴”,带来35%以上的产业消费增长,加速了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
中老铁路的钢轨延伸,串联起一条贯通民心的发展之路。列车上的语言翻译设备消除沟通障碍,跨境票务系统的无缝衔接让出行更便利,两国铁路部门的常态化合作机制谱写着区域协作的佳话。截至4月12日,中老铁路已累计发送跨境旅客48.7万人次,覆盖112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当中,既有商贸往来的企业家,也有跨国求学的学子,还有体验异国风情的旅行者。这些跨越国界的人员流动,让各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手拉得更紧。
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不断用钢铁轨迹绘制出区域发展的“经纬线”。当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与人文交流的软联通同频共振,这条跨越国界的“钢铁丝路”,为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注入新活力。(向攀)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