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会议纪元:三大平台智能对决,谁定义下一代会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11:09 1

摘要:2025年AI早就钻进办公场景的各个角落了,尤其是会议系统,现在成了各大办公软件拼智能的主战场。

2025年AI早就钻进办公场景的各个角落了,尤其是会议系统,现在成了各大办公软件拼智能的主战场。

钉钉、飞书、腾讯会议这三个主流平台,正围着智能纪要、内容分析这些点较劲,说实话,现在开会早不是单纯聊事儿了,大家都想知道,到底谁能把“下一代智能会议”的标准定下来。

AI改会议:不只是记笔记,还能帮你搞定“会后麻烦事”

AI对会议的改造,可不是加个功能那么简单。

先说说实时记录转写吧,不只是把声音转成文字,还能分清谁在说话。

腾讯会议今年公开的信息里提过,他们这功能准确率能到98.2%,还支持16种方言和3种外语。

我之前接触过一家外贸公司,他们用这个功能开跨国会,中、英双语实时出来,不用再等翻译,会议效率明显提上去了。

本来想觉得这功能也就省个记笔记的时间,后来发现对有语言障碍的团队来说,这根本是解决了沟通的大问题。

转写只是基础,AI还能自动做纪要。

飞书的“妙记”功能,用户反馈说1小时的会能浓缩成300字以内的结构化内容,关键决策漏不了多少。

对比以前人工整理纪要,这省下来的时间可不少,而且还能按“决策点”“待办项”搜内容,找重点不用翻整篇记录。

很显然,这对经常开长会的团队来说,算是个小救星了。

更有用的是内容分析和洞察。

钉钉的AI能把会议里提到的“销售额”“项目进度”这些数据抓出来,还能生成趋势图。

有次跟一家零售企业的人聊,他们说用这个功能分析月度销售会,很快就能找到哪个区域业绩不行,不用再对着一堆数据瞎琢磨。

说实话,这才是AI该干的事,不是替人干活,是帮人更快找到关键问题。

会中协作也变了样。

飞书会议里能多人实时改表格,我知道有个互联网公司开产品评审会,大家边开会边填需求优先级,会结束了,排期也定好了。

以前都是会后再整理,经常忘这忘那,现在“会议即产出”,确实少了很多返工的麻烦。

如此看来,AI改会议,改的不只是开会的过程,连会后的衔接都顺了。

别看这三个平台都做AI会议,思路差得还挺远。

艾瑞咨询去年的报告里提过,现在用AI会议工具的企业超过六成了,但选的时候,得看自己的需求,不是谁功能多就选谁。

钉钉走的是“工作流”路子,给每个用户配了个AI助理,用自然语言就能驱动流程。

有个制造业企业的人跟我说,他们现在跟AI助理说“安排下周生产协调会,把ERP里的库存数据发参会部门”,AI自己就能搞定预约、调数据、发文件,以前要花2小时准备的事,现在10分钟就好。

老实讲,大企业最烦流程多、环节散,钉钉这招正好把会议和后续的任务、系统串起来了,会后待办还能同步到CRM,自动提醒跟进客户,确实戳中了他们的痛点。

飞书不一样,它把AI拆成一个个小工具,嵌在会议、文档这些场景里。

开会用“妙记”转写,写文档时输个“/”就能叫出AI帮忙总结。

飞书今年的数据显示,七成多企业用户开会时会同时用“妙记”和文档协作,会议内容存进知识库也快了不少。

本来想觉得这种“散着”的工具会麻烦,后来发现互联网公司就喜欢这种灵活的,需要什么用什么,不用被固定流程绑着。

有个初创科技公司,团队都远程办公,就靠飞书这功能,新人入职直接查历史会议的知识库,不用老员工一遍遍讲。

腾讯会议则盯着“单次会议体验”做优化。

今年有个教育机构搞全国教师培训,五万多人同时在线,腾讯会议的AI能把内容分章节,学员想回看“教学技巧”直接跳过去,不用翻完整录像。

而且它在弱网环境下也能调画质,偏远地区的学校带宽不够1Mbps,会议照样流畅。

搞不清选哪个的企业可以看看,要是经常对外开培训、跟客户沟通,腾讯会议这稳定性和内容分析能力,确实更适配。

其实选AI会议工具,真不用追求“全能”。

银行这类流程多的企业,选钉钉能打通审批和系统;互联网公司要灵活协作,飞书的工具集更合适;连锁零售常搞加盟培训,腾讯会议的稳定性和摘要功能就够用。

毫无疑问,以后这三大平台的竞争,肯定不是比谁功能多,而是比谁能更贴合企业的真实习惯,毕竟AI再厉害,用不起来也白搭。

Gartner今年预测,到2027年八成企业的会议系统都会实现AI全流程自动化。

但不管怎么变,核心还是帮企业降本增效、搞创新。

所以企业选的时候,多想想自己平时怎么开会、会后要做什么,比盯着“最新功能”跟风强多了。

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真的“智能”。

来源:萌萌思密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