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欢迎来到《熊玲谈心理》频道。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可能会让你想起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小动作:刷牙。
为什么卓越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亚里士多德告诉你,习惯才是成功的幕后导演
大家好,欢迎来到《熊玲谈心理》频道。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可能会让你想起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小动作:刷牙。
想想看,你早上迷迷糊糊起床,拿起牙刷机械地刷两分钟,然后晚上又重复一次。这个动作,你也许每天做,却从没觉得自己是“刷牙专家”。可假如有一天,你把刷牙换成写作、健身、理财、练口语、做演讲……那会发生什么?
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就点破了这个秘密——
“我们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因此,卓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其实像一把钥匙,能帮你打开“持续成长”的暗门。今天我们就一起拆解这句话,看看它是怎么帮助我们,从“临时抱佛脚”走向“稳定优秀”的。
首先,让我们穿越时空,去到公元前 4 世纪的雅典。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写下了《尼各马可伦理学》,在那里面,他谈到“德性(virtue)”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习惯养成的。
他的意思大概是:
你不可能通过一次善行就成为“善良的人”。
也不可能靠一次成功演讲就摇身一变成为“演说家”。
只有当你反复去做、去练,行为慢慢沉淀成性格,性格又决定命运,你才会变成那个“卓越的人”。
这和我们今天常说的“长期主义”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的大脑有个“即时满足”的bug。比如:
报了健身房会员,练了三天,照镜子发现腹肌还没出来,就想放弃;
买了英文课程,学两周还没能和老外侃侃而谈,就觉得“我没天赋”。
这是因为我们误以为“卓越”是一场百米冲刺,而不是一场马拉松。亚里士多德提醒我们:关键不在于单次行为,而在于习惯的累积。
科比的凌晨四点
科比·布莱恩特说过:“你见过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吗?”
他几乎每天在凌晨训练,数年如一日。正是这种习惯,造就了他的技术和心态,让他在关键时刻几乎“自动”做出最优解。
村上春树的日常
村上春树每天凌晨 4 点起床,写作 5 小时,坚持跑步 10 公里。他说:“写小说和体力活差不多,你必须训练身体,让写作成为肌肉记忆。”
小习惯如何改变轨迹
我认识一位朋友,刚入职时演讲紧张到说不出话。后来他逼自己每天在镜子前练 10 分钟演讲稿,还把手机架好录视频。半年后,他已经能在全员会议上自如地表达,成了部门里的“发言达人”。
习惯是如何“雕刻”我们的?
这里可以用神经科学来解释:
大脑里的神经元会因为重复的动作而建立更强的连接,这叫“突触可塑性”。
当你每天重复某个行为,大脑会在“前额叶皮层”和“基底神经节”之间建立高速通道,让这个行为从“费力决策”变成“自动驾驶”。
这就像开车,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能一边开车一边听播客,全靠习惯把技能“下沉”到潜意识。
如何用“亚里士多德模式”打造卓越
明确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别只是说“我要多看书”,而是想:“我想成为一个有洞见的人”。把目标拆解成可执行的日常动作读书目标:每天读 20 页,而不是一次性读完一本。健身目标:每天俯卧撑 10 个起步,而不是幻想三个月练成肌肉男。为习惯设计“触发器”早起后喝水就是提醒自己做拉伸。打开电脑时,先写 200 字再刷社交媒体。让习惯变“愉快”练习口语时,找个幽默的外教;健身时听喜欢的歌,让自己享受过程。把反馈机制做好记录习惯的完成情况(用日历或应用打卡)。给自己小奖励,让大脑觉得“值得”。很多人以为,卓越靠天赋。其实,习惯才是幕后导演。
贝多芬从小每天练琴 8 小时,哪怕失聪后依然作曲;
李娜在网球场上挥拍成千上万次,背后是肌肉对习惯的记忆;
巴菲特坚持每天阅读 5~6 小时,他说:“知识像复利,越积越多。”
天赋只是起点,习惯才是终点。
习惯有双面性,好的习惯让你卓越,坏的习惯让你沉沦。
熬夜刷短视频会侵蚀你的专注力;
拖延会让机会悄悄溜走。
亚里士多德同样提醒我们:德性来自“选择”。
选择培养好习惯,就是选择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詹姆斯·克利尔在《原子习惯》里提到:真正的改变来自身份认同。
别说“我要跑步”,而是说“我是个跑者”。
别说“我要学习”,而是说“我是个终身学习者”。
当你用习惯去证明这种身份,卓越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行为”,而是自然发生的结果。
如果亚里士多德活在今天,他可能会在播客里这样说:
“别再想着一夜成名啦!把目光放在那些你每天反复做的小事上——它们在悄悄雕塑你的灵魂。”
无论是经营事业、改善关系,还是塑造人格,本质都是习惯的累积。
听完这一期,我想邀请你今天就做一件小事:
在便签上写下“习惯 = 卓越的幕后导演”。
选一个你想培养的微小习惯,比如“每天写 100 字感想”或“睡前读 5 页书”。
不要小看这个动作,它可能是你未来卓越人生的第一颗“多米诺骨牌”。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
“我们就是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因此,卓越并非行为,而是习惯。”
愿我们都能用一点点小坚持,把“偶尔优秀”变成“稳定卓越”。
如果你喜欢这期内容,别忘了点赞、分享和订阅,让我们一起用阅读和思考,让生活变得更有力量!
来源:熊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