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正在北京三里屯排队买咖啡,前面两个俄罗斯姑娘用流利中文讨论周末去成都看熊猫。
免签第一天,我就被俄罗斯闺蜜的私信轰炸:中国男人要组团来抢老婆了?
刷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正在北京三里屯排队买咖啡,前面两个俄罗斯姑娘用流利中文讨论周末去成都看熊猫。
她们说免签后机票便宜了三千块,第一反应是终于可以不带团自己玩,压根没提找对象的事。
朱洛娃女士担心的婚恋潮,让我想起去年在莫斯科红场遇到的东北大哥。
这哥们儿在圣彼得堡做建材生意五年,娶了个俄罗斯媳妇,婚宴上新娘闺蜜团最关心的问题是中国婆婆会不会逼着吃饺子。
现实里根本没人关心什么人口比例,新娘妈妈只反复确认"我女儿不爱洗碗你们家买不买洗碗机"。
黑河民政局的数据最有意思,2024年那200对跨国婚姻里,有187对是俄罗斯姑娘嫁到中国。
民政局大姐偷偷告诉我,这些新娘里有三分之一是冲着中国外卖和淘宝来的,"她们说在俄罗斯半夜想吃麻辣烫得自己煮"。
真正热闹的是绥芬河的早市。
免签政策公布后,卖紫皮糖的俄罗斯大妈把摊位扩张了三倍,现在每天早上五点就有中国代购来抢货。
大妈用计算器按得飞快:"以前要签证他们来一次买半年量,现在每周都来,我的糖都不够卖了"。
圣彼得堡的婚恋网站红娘安娜最近改行做旅游博主了。
她说中国男会员确实涨了20%,但问得最多的是"哪里能吃到正宗锅包肉",反而俄罗斯女会员在简介里特意注明"不接受异地恋"。
有个学中文的俄罗斯姑娘在主页写着:"想练口语,但结婚要看世界杯谁能赢"。
最打脸的是俄罗斯本土数据。2025年上半年,莫斯科中餐馆从89家涨到217家,老板全是俄罗斯人。
有个娶了哈尔滨媳妇的俄罗斯大叔,现在天天在后厨研究怎么把红菜汤做成火锅底料。
他老婆在抖音直播教俄罗斯人打麻将,粉丝比朱洛娃的推特关注还多。
免签真正改变的是黑河口岸的快递站。
现在每天多了三百个俄罗斯姑娘来取中国包裹,驿站小哥说她们买的最多的是电热毯和辣条。
有个姑娘一次性买了二十条电热毯,说是要送给整个舞蹈队的姐妹,"比找中国老公靠谱多了"。
今天在莫斯科大学门口,遇到三个中国交换生被俄罗斯大妈围着问"有没有微信"。
原来大妈们想组团去海南过冬,听说中国人手机支付很方便。
其中一个戴珍珠项链的奶奶说:"我们退休金够买三亚别墅了,干嘛非要嫁中国人?
"
朱洛娃大概不知道,现在最火的跨国恋是俄罗斯程序员和中国游戏主播。
他们在王者荣耀国际服认识的,奔现那天男生带了十箱螺蛳粉当聘礼,女生回赠了二十斤自制酸黄瓜。
婚礼请柬上写着:"感谢免签政策,让我们少跑了三次大使馆"。
说到底,护照上少盖个章,挡不住俄罗斯姑娘爱买中国手机,也拦不住中国小伙沉迷俄罗斯方块。
那些担心婚恋潮的人,可能没注意到莫斯科现在最紧俏的岗位是中文导购——商场里中国顾客太多,俄罗斯柜姐都在偷偷学"这件打几折"。
来源:有趣的钢笔p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