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0年9月,陈建林进入合肥聚能电物理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任精密装配车间钳工,其间,他在不断充实自己技能的同时,也逐渐融入了这个处处“科里科气”的团队。2000年,他与EAST装置结缘,当时,装置正在建设中,而陈建林负责的,正是内置式低温泵的总装工作。
安徽日报记者 江敏
作为合肥聚能电物理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副主任、高级技师的陈建林,负责EAST核心部件的总装与调试,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守护“小太阳”。
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又称人造太阳,其中的核心部件之一——内嵌式低温泵就是陈建林在守护。
1990年9月,陈建林进入合肥聚能电物理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任精密装配车间钳工,其间,他在不断充实自己技能的同时,也逐渐融入了这个处处“科里科气”的团队。2000年,他与EAST装置结缘,当时,装置正在建设中,而陈建林负责的,正是内置式低温泵的总装工作。
“这套用于核聚变装置内置式液氦条件低温泵,保障着EAST实现高参数条件下的等离子长脉冲放电。”陈建林说,“由于低温泵的环体部件加工工序繁多,总装精度要求高,需要像外科医生一样,将每一段环体部件精准控制在毫厘之间,一旦误差超出要求,重新寻找原因消除误差将会影响EAST总装整体进度。”
装配的那段时间对陈建林来说,连做梦都在想着如何能精准地安装到位。最终,陈建林不仅实现了一次性总装成功的目标,并且测量数据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至今,这套低温泵系统已在EAST装置内部运行十余年,性能稳定,运行良好。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作为ITER大型超导磁体馈线系统(FEEDER)总装负责人,陈建林要完成世界上载流最高的52kA及68kA电流引线,以及CS及PFPF内馈线、CS、PF及TF终端盒以及高压诊断线盒总装工作。
起初,外方专家并不相信陈建林可以完成,面对外方专家的质疑,陈建林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大科学装置一线工程经验,与技术人员一起,经过反复试验,在掌握大量第一手的实验数据基础上,成功实现最高参数全电流52kA稳态和57kA过流运行。
面对鲜花与掌声,陈建林脚步不歇。
在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的研制过程中,陈建林负责RCS主准直器、次准直器、主剥离膜等多项核心部件总装工作。
在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上海光源“梦之线”中,陈建林负责双椭圆极化波荡器(DEPU)核心部件中铝梁和磁结构的总装工作。
作为首席技师,陈建林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任务。
如今的陈建林,奖章无数、荣誉无数,他现在想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技术更多地传承下去。在陈建林的带领下,公司的精密总装车间已从最初的十余人充实到近百人,先后培养出多名技能能手和技术骨干,陈建林带着这支团队奋战在各大科学工程的一线,攻坚克难,为大科学装置建设注入更多动能。
“探索未来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更深入、更细致地思考与研究,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守护好国之重器。”陈建林说。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