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7日下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承办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在内蒙古大学隆重举行。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
内蒙古站启动仪式举行
2025年9月17日下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承办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在内蒙古大学隆重举行。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志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刘鹏飞,内蒙古大学副校长达胡白乙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沛,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张丽辉,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馆长何亚睿,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内蒙古书协副主席张树天,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建允,联图科技董事长吕亚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培训组馆员刘童及内蒙古大学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慧荣主持。
与会专家、领导、来宾合影留念
达胡白乙拉对参会嘉宾表达了感谢和欢迎,他指出,近年来,内蒙古大学十分重视古籍保护相关工作,将古籍保护和学科建设结合,在古籍抢救保护、整理出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内蒙古大学将借此机会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一起推进古籍保护事业的长足发展。
内蒙古大学副校长达胡白乙拉
王沛提到古籍保护事业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加入,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积极培养古籍保护人才,不断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培训基地、传习所和高等院校科班教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的举办,壮大了古籍人才队伍。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沛
刘鹏飞介绍了内蒙古地区珍贵古籍相关情况,并表示接下来内蒙古自治区将以此次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为起点,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与高校形成优势互补,推动古籍保护人才深度培养。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刘鹏飞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张慧荣馆长宣布“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慧荣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结束后,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志清开展了一场题为《古籍之美》的讲座。讲座主要围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概况、怎样欣赏与再造古籍之美、古籍是亟待传承之美、认识古籍修复规律等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在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讲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们直观地领略到了古籍之美。
同期,行政楼大厅开展了古籍修复技艺体验活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现场展示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拓印等体验活动,师生现场观摩并亲自动手学习技艺。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内蒙古站的举办,让古籍走出库房,走进校园;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了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他们心中播撒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通过学习古籍保护知识和体验传统技艺,同学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学生参与到古籍保护的行列中来,让古老的古籍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供稿:历史文献部
编辑:王建霞
初审:何砺砻 冯丽丽
复审:田艳 周虹利
终审:马文波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