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区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的实训室内,母婴健康管理专家正在讲解新生儿照护技巧。“现在带娃讲究科学,课上学的拍嗝、排气操这些操作很实用。”新手妈妈姚洁笑着说。这一温馨画面,正是“善育在亭湖”揭榜挂帅团队推行“100小时婴护暖家计划”的鲜活缩影。该计划面向0-1岁婴
在区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的实训室内,母婴健康管理专家正在讲解新生儿照护技巧。“现在带娃讲究科学,课上学的拍嗝、排气操这些操作很实用。”新手妈妈姚洁笑着说。这一温馨画面,正是“善育在亭湖”揭榜挂帅团队推行“100小时婴护暖家计划”的鲜活缩影。该计划面向0-1岁婴幼儿家庭,每年提供64小时的产后康复与婴幼儿照护专项培训,外加36小时的定制保洁服务,切实帮助新手父母安心育儿。
“自今年3月推行以来,我们已开展线下免费母婴课堂52场,惠及近千名新手爸妈,78户新生儿家庭还体验了免费到家保洁服务。”“善育在亭湖”揭榜挂帅团队成员王丽莉介绍,“精准解决新生儿父母‘不会带娃’‘带不好娃’的育儿焦虑,提供个性化、订单式服务,是我们团队的重要课题。”
然而,该计划在前期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全国首创的“0-1岁婴幼儿家庭100小时免费综合服务”,因无先例可循,从小程序设计研发到与家政服务平台端口适配的全流程均需自主探索,技术与对接难度双重叠加。为此,团队多次组织区人民医院、区妇保所及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召开专题研讨会,细化服务内容与形式。同时,联合工程师组建专项小组,明确程序架构、核心功能模块、Logo设计及操作流程,并加强与民政部门联动,直接链接其家政端口,与平台技术负责人敲定数据交互标准,确保服务高效落地。
在实际运行中,新的问题又随之浮现:双职工家庭因上班无暇参加线下课程,家政服务板块存在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情况。针对这些痛点,团队一方面优化课程时间,同步采用“线上+线下”模式,邀请专家录制课程并通过线上平台推送;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家政服务人员年龄结构,建立“反馈—沟通—跟踪”闭环管理机制,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与群众满意度。
除了破解“带娃难”,助力宝妈就业也是团队的一项重点工作。一场宝妈花馍技能培训在德邻里·惠民生党群服务站举行,18名宝妈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金元宝、福袋、寿桃等造型花馍的制作技艺,既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也拓宽就业创业路径。
“孩子已经12个月了,学做花馍既能丰富孩子的辅食,又能利用碎片时间增加收入,实现带娃、赚钱‘两不误’。”家住德惠尚书房东区的宝妈刘露说道。
“走访中我们发现,上班怕顾不上娃是很多宝妈的共同困扰。”负责就业帮扶的团队成员邱静表示。针对宝妈们就近就业、灵活工时的需求,团队联合区人社、妇联等部门开辟就业新天地,打出就业保障“组合拳”——开展宝妈就业培训、育婴师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举办“妈妈岗”专场招聘会,精准匹配岗位;鼓励用人单位设立“生育友好岗”,吸纳宝妈就业。今年以来,已帮助656名宝妈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团队围绕构建“恋—婚—孕—育—养—教”全链条生育支持体系,创新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全方位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氛围。无论是打造“婚育文化会客厅”、搭建多元婚恋交友平台,还是为亭湖籍无生育保险的孕妇提供“三免三减半”孕期保健政策,发放托育电子体验券,推动38家幸福食堂面向14周岁以下儿童开放并推出优惠套餐——每一项政策都落到实处,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善育在亭湖”的诚意与温度。
“把‘善育在亭湖’从政策文本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惠,提升品牌影响力,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团队成员吴宏英坦言,前期品牌推广中曾面临政策力度与群众感知错位、触达路径单一等问题。对此,团队积极强化区域全覆盖政策解读宣传,在央媒及省级媒体推出专题报道,加强抖音、视频号运营推广,并创新设计“亭亭”“湖湖”吉祥物IP,持续提升品牌辨识度与传播力。
从精准破解生育痛点到打造示范样板,“善育在亭湖”品牌建设实现创新突破,助力我区成功入选全国生育支持政策评估试点、全省“生育友好县区建设”试点及省委改革办“勇争先”案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善育’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育友好亭湖经验。”“善育在亭湖”揭榜挂帅团队负责人、区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卞长生表示。
来源:射阳市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