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认识、预防与治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7 09:00 1

摘要:乙肝病毒(HBV)是一种专门“攻击”肝脏的病毒,它非常“顽强”,在体外能存活较长时间,比如在常温的环境中,能在一些物品表面存活数天,若是环境合适,存活时间还会更久。

一、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一)什么是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HBV)是一种专门“攻击”肝脏的病毒,它非常“顽强”,在体外能存活较长时间,比如在常温的环境中,能在一些物品表面存活数天,若是环境合适,存活时间还会更久。

(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怎么回事?

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如果免疫系统没能在短时间内把它清除掉,病毒就会在肝脏里“安营扎寨”,持续地复制,不断释放到血液中,如超过6个月,就变成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这时,病毒和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陷入了一场长期的“战争”。免疫系统在攻击病毒的过程中,可能会误伤肝脏细胞,导致肝脏发炎,长期下去,肝脏就可能出现纤维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更严重的还可能引发肝癌。

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

(一)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在我国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最重要的一个传播途径。如果妈妈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在分娩时,宝宝经过产道,接触到妈妈带有病毒的血液和分泌物,就有可能被感染。不过,现在通过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这种传播风险。

(二)血液传播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像共用注射器,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也会导致感染。不过,现在我国对血液制品的管理非常严格,这种因输血感染乙肝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

(三)性传播

乙肝病毒还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如果和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就有可能被感染。尤其是性伴侣比较多的人,感染的风险会更高。

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

(一)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就像给身体的免疫系统“练兵”,让免疫系统认识乙肝病毒这个“敌人”,等真正的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就能迅速“出击”,把病毒消灭。除了刚刚出生的宝宝,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者接种史不详,以及高危人群如医护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乙肝患者的家属等,都应该去接种乙肝疫苗。

(二)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能不打针就不打针,尽量选择口服药物。如果确实需要输血,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确保输入的血液是经过严格检测,没有乙肝病毒的。

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会接触到血液的个人用品。去理发店刮胡子,要确保工具是经过消毒的。在生活中,一些小伤口也要及时处理,避免接触到可能被污染的物品。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性传播乙肝病毒的风险。同时,要保持单一、固定的性伴侣,避免多个性伴侣。

(三)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乙肝病毒感染。一般建议普通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检查项目包括乙肝五项(也叫乙肝两对半)。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没有乙肝表面抗体,也就是对乙肝病毒没有免疫力,就需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如果发现感染了乙肝病毒,也能尽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四、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

(一)治疗目标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目标不是要把身体里所有的乙肝病毒都清除干净,目前的医疗水平还很难做到这一点。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预防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二)治疗药物

核苷(酸)类似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就像给病毒的“繁殖机器”踩了刹车。这些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一般不能随意停药,否则病毒可能会“卷土重来”,导致病情加重。在服药过程中,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看看药物的效果和有没有副作用。

干扰素:干扰素分为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它不仅能抑制病毒复制,还能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让免疫系统更好地“对付”乙肝病毒。干扰素治疗有固定的疗程,一般是一年左右,但它的副作用相对较多,比如会引起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还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等。所以在使用干扰素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看看是否适合使用。

(三)治疗注意事项

遵医嘱治疗:一旦开始治疗,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者停药。很多患者觉得自己症状好转了,就不想吃药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治疗慢性乙肝就像一场“持久战”,只有坚持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定期复查: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去医院复查。复查的项目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乙肝五项、肝脏超声等。通过复查,医生可以了解治疗效果,看看病情有没有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患者要注意休息,不能过度劳累。熬夜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饮食上要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绝对不能喝酒,因为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