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撤军的命令宣布后,战士们欢呼雀跃、高兴得跳了起来。一个月浴血奋战,现在终于可以回国了。
文/青果;素材/彭志国
撤军的命令宣布后,战士们欢呼雀跃、高兴得跳了起来。一个月浴血奋战,现在终于可以回国了。
一个个衣衫褴褛、灰头土脸,就像一个乞丐。战士们却豪情万丈,因为我们完成了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1
1976年3月,我应征入伍,来到了广西桂林,这里是41军121师的驻地。风景宜人,是个好地方。
艰苦的集训开始了,每天摸爬滚打,新兵们累得疲惫不堪。晚上回到营房,全身就像散了架一样。
3个月后,我被分到362团1营2连。军营的节奏永远紧张,我每天要站岗放哨,还要坚持训练。
部队是个大熔炉,经过千锤百炼,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青年,成长为坚强勇敢的解放军战士,觉得不虚此行。
1978年,中越局势剑拔弩张,双方屡有摩擦。10月,121师扩充兵员和装备,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79年1月20日,41军向边境开拨,参加东线作战。军用卡车来来往往运送物资和弹药,战前准备一切就绪。
2月4日,誓师大会上,师领导作了慷慨激昂的报告。战士们群情激愤、摩拳擦掌,誓与越军决一死战。
2月17日,战争正式打响,炮火纷飞、枪林弹雨。362团所向披靡,杀得越军闻风丧胆、鬼哭狼嚎。
战争是残酷的,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我们没有时间流泪,只能继续向前冲锋、勇敢杀敌。
我军斗志昂扬、高歌猛进,打得越军节节败退、兵败如山倒。从3月5日起,各部队就陆续撤军回国。
2
3月16日,天边刚刚泛起一丝微弱的晨光,松山公路异常冷清,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
战士们已经在这条路上警戒了好久,每个人都紧握着武器严阵以待,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我站在路边的一处高地,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362团是最后一批回撤的部队,祖国就在身后,亲人在等待我们。
“越军会不会追上来?”我下意识地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山林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隐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
“大家注意警戒,保持队形!”教导员的声音打破了沉默。虽然战士们已经疲惫不堪,但是这最后一步,绝不能出错。
教导员率先带领营部回撤,营长和副营长指挥战士们,交替掩护工兵部队执行炸桥、炸路的任务。
“轰”一声巨响划破寂静,身后的桥梁瞬间被炸成碎片。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道路被炸出一个巨大的坑。
战士们的任务只有一个——跑,拼命地跑。爆炸声如同催命符,催促着我们加快脚步,不敢有丝毫停留。
工兵们在硝烟中忙碌着,他们的身影在火光中显得无比坚定。每一道炸痕,都是为战士们争取时间、开辟生路。
跟着前面战友的脚步,战士们向前跑步。汗水与尘土混在一起,糊住了眼睛,谁也不去擦拭,一个劲地狂奔。
3
不知道跑了多久,只觉得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爆炸声还在继续,震耳欲聋的声响在提醒我们,危险并未远离。
“快看,前面是水口关大桥!”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战士们加快脚步,向着大桥冲去。
跨过水口关大桥后,战士们都兴高采烈、高兴得跳了起来,我们终于回到祖国的土地上了。
“大家快点整理军容军纪,前面有欢迎的队伍!”营长说。我们赶紧整理破烂不堪、满是尘士和血迹的衣服。
战士们排好队,尽量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一些。可是眼前却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他们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惊讶和心疼。
原来3月5日宣布撤军后,当地政府就搭起了凯旋门,天天组织人员迎接,15日是最隆重的一天。
“活着就好,活着就好!”有人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是啊,对比那些死去的战友,我们起码还活着。
战士们默默地走着,没有人再说话。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有失落、遗憾,但更多的是庆幸……
46年过去了,那些战火中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可那些回忆,那些战友,却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活着真好!”我感概万千。能见证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受生活的美好。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感谢阅读,祝您生活愉快,关注我,每天看见更多的不一样。)
来源:忆峥嵘岁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