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光流转,记忆永恒。两年前的杭州亚运会,是运动健儿展示实力的舞台,也是你我心中一段难以磨灭的回忆。杭州亚运会两周年到来之际,我们请你一起打开记忆的盒子,重温亚运。
时光流转,记忆永恒。两年前的杭州亚运会,是运动健儿展示实力的舞台,也是你我心中一段难以磨灭的回忆。杭州亚运会两周年到来之际,我们请你一起打开记忆的盒子,重温亚运。
杭州亚运品牌促进会和潮新闻联合推出“迎亚运两周年・我的亚运故事”征文活动,诚邀广大网友分享自己的亚运故事,无论你是当时亲临现场感受热烈氛围的观众,或是参与赛事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还是在幕后默默奉献的志愿者……欢迎你来分享你的独特亚运记忆。
当圣火熄灭的那一刻,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被如潮的掌声与欢呼淹没,而我和我的队员们依然挺直脊背站立在各自的岗位上,目光警惕地扫视着缓缓退场的人群。那是两年前的秋天,我和团队经历了数百个日夜的奋战。亚运结束了,但我们的守护不会结束。彼时我们都在思考:这场盛会究竟会为这座城市、为我们这个行业留下什么?两年时光如水般流过,答案依然清晰写在每一天的工作中。
亚运期间,当高科技设备全面上线时,很多人质疑人工保安是否会被替代。但事实证明,再先进的设备也离不开人的判断和温度。
记得在亚运村执勤时,我们的队员发现一位外国运动员焦急地来回踱步。通过手势交流和简单的英语,才知道他遗失了重要物品。队员一边安抚他,一边通过手台联系,最终在更衣室找到了物品。
还有一次,一名小观众与家长走散,急得当场哭了起来。正在巡逻的队员小李发现后,没有只是简单联系广播寻人,而是蹲下来耐心安抚孩子的情绪,通过孩子大致的描述,一点点缩小范围寻找,最终在观众休息区找到了焦急的家长。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帮助,是任何机器都无法替代的。
后亚运两年,这种“人的温度”正在各行各业延续。在我们服务的医院项目点,保安员老陈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天深夜,一位独自来看病的老人突然晕倒,老陈第一时间发现,不仅立即启动应急程序,更是一直陪伴老人直到家属赶来。后来家属送来锦旗,说:“看到保安员在这里,我们就觉得安心。”这种信任,正是亚运精神的延续。
亚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荣耀,更是一套完善的标准化流程。我们将亚运期间形成的“察、问、引、助”四步工作法融入到日常培训中。现在,每个新入职的保安都要学习如何规范指引、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应急处置。这些标准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更让保安员找到了职业尊严。
值得一提的是,亚运之后,社会对保安行业的认可度有明显的提升。曾经,保安工作被视为“看大门”、“没技术含量”;现在,越来越多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人愿意加入这个行业。我们公司去年招聘了将近30名大学生,他们为团队带来了新的活力。小张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体育专业毕业的小伙子说:“亚运让我看到,保安工作原来可以这么专业、这么重要。”
两年来,我们的人防保安队伍在不断成长。从赛事场馆的集中安保,到社区、学校、商场的日常守护;从应对大型活动的突发情况,到解决居民的小时难题。改变的是服务场景,不变的是专业精神和温暖守护。正如一位老队员所说:“亚运教会我们,保安不仅要保安全,更要暖人心。”
如今,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赛事留下的痕迹或许渐渐淡去。但那份融入城市日常的安全感和关怀,却愈发浓厚。作为人防保安公司,很荣幸成为这份安全感的守护者,用专业和温度,继续书写后亚运时代的美好故事。
这份守护,没有终点。亚运的荣光已沉淀为城市的底色。于我们而言,那段经历犹如一所大学校,让我们学会了用更专业的技能、更标准的态度、更温暖的方式去守护这座城市的每一天。变的是不断升级的装备与技术,不变的是那颗守护的初心。我们从亚运的守护者,成为了亚运遗产的传承者,继续书写着后亚运时代的平安答卷——这份答卷,我们用心写在每一个宁静的清晨和安详的深夜,写在城市跳动的脉搏里。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