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美国这几年跟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较量越来越白热化,尤其是人才这块儿,谁抢到手谁就占上风。2025年2月6日,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在美国国会山搞了个听证会,主题直指“中国制造2025——谁在赢?”这委员会是国会设立的,专门盯着中美经济安全问题,每年出报告给国
话说美国这几年跟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较量越来越白热化,尤其是人才这块儿,谁抢到手谁就占上风。2025年2月6日,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在美国国会山搞了个听证会,主题直指“中国制造2025——谁在赢?”这委员会是国会设立的,专门盯着中美经济安全问题,每年出报告给国会提建议。听证会上,一位叫蒂姆·康的华裔专家抛出个主意:美国得赶紧调整移民政策,给中国那些数学、工程、技术、科学专业的年轻人发绿卡,甚至直接让他们入籍。这话一出,现场议员们估计都得愣一下,因为这不光是技术问题,还牵扯到美国国内的就业和政治敏感点。
先说说蒂姆·康这人吧。他是Strider Technologies的副总裁,这家公司专干情报分析,帮政府和企业挖中国科技动态的料。康的背景挺典型华裔二代,斯坦福毕业,之前在国务院干过对华事务,负责过人才流动那块儿。听证会前,他提交的证词里头就直奔主题: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大肆挖海外人才,到“中国制造2025”启动时,已经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招募机器。康列了数据,说中国通过“千人计划”什么的,引进了上万高端人才,这些人直接助推了芯片、量子计算这些领域的突破。美国要是还搁那儿卡H-1B签证的配额,早晚吃亏。
这个提议的核心,就是亡羊补牢的意思。美国过去几年,尤其是特朗普第一任期,签证政策越收越紧,STEM专业的中国学生毕业后留美难上加难。康的点子是反其道而行:别再设门槛了,直接扩H-1B的年度上限,重点吸纳中国基础学科的苗子。这些学生从中学起就盯着美国顶尖大学的名额,来了之后给他们绿卡路径,顺水推舟变成美国公民。这话听着简单,但戳中了要害——中国的人才库太大了,美国不抢,就等于自断臂膀。
回想“中国制造2025”这计划,2015年推出时,中国定下目标:在十大重点行业,到2025年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达70%。结果呢?到2024年底,报告显示中国在高铁、无人机、5G这些领域超额完成,高端装备出口全球第一。USCC的听证会就是冲着这来的,邀请的专家有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巴里·诺顿、地缘政治咨询的莉莎·托宾啥的。诺顿说,特朗普时代美国打压中国科技和制造业,中国没趴下,反而加速自力更生,未来十年可能进一步少进口技术。托宾则担心AI跟实体工业融合,会重塑全球制造,美国还没准备好跟中国打持久战。
康的提议搁在这背景下,就显得特别扎眼。他不是光说不练,在证词里附了Strider的报告,比如“量子龙”系列,分析中国怎么从美国挖量子专家。康建议美国得学着点:一方面,继续针对性脱钩,在芯片软件这些美国领先的领域;另一方面,主动出击人才市场。扩H-1B不是新鲜事儿,拜登时代就松过点,但康要的更狠——直奔绿卡,告诉那些中国学生,美国这儿有自由,有机会,你来吧。数据显示,2024财年H-1B中,中国申请者占了近四成,但批准率只有60%左右,好多人在OPT阶段就得打包走人。
这主意听起来接地气,但落地难。国内阻力大着呢,美国优先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突然大开方便之门,蓝领工人和保守派选民得炸锅。想想2024大选,移民就是热点,特朗普阵营天天嚷嚷关边境、限签证。要是采纳康的建议,等于是承认过去对华政策失败了,白宫怎么跟支持者交代?再说那些NGO和智库,靠着反华议题吃饭上万号人,要是中美关系缓和,他们饭碗就砸了。这些人会使劲游说国会,拖后腿。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这么干也算自保。中国的人才引进可不是吹的,2023年数据显示,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超10万,覆盖AI、生物科技啥的。像deepseek团队的核心成员潘梓,就因为在美国实习没机会,转头回国创业,现在deepseek的海外用户破2000万,日点击4700万。这事儿闹得美国科技巨头头疼,英伟达、微软开始围着中国AI生态搭积木。开源模式一火,中国智力集群就站稳脚跟,OpenAI要是开源,deepseek的生态护城河更深。康的提议就是冲着这来的:与其后悔,不如现在补牢,抢人抢到根上。
从历史看,中美人才流动本来是双赢。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批留学生蜂拥去美国,很多人毕业留下来,硅谷一半创业公司有中国血统。90年代“千人计划”启动,中国开始反挖,美国也没太在意。到2018年贸易战,情况变味儿,美国开始审中国学生背景,FBI甚至上门抄家。结果呢?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的人数2024年降了20%,但回国后直接进华为、字节。康在听证会上点出的,就是这恶性循环:美国越仇视,中国人在美越没安全感,创新力自然流失。
政策层面,美国的H-1B是关键。每年8.5万配额,抽签制,好多牛人中不了。康建议针对中国四大学科——数学、工程、技术、科学——设专项通道,配额翻倍。绿卡呢?EB-1和EB-2类别优先,缩短等待时间。现在中国EB-2排队得等10年,康想砍到2-3年。入籍更简单,满足5年居住就行。这套组合拳,打的是长线:这些年轻人来了,结婚生子,扎根美国,技术基因就传下去了。
现在看,这事儿还没尘埃落定。特朗普第二任刚上台,移民政策估计更紧。康本人呢?继续在Strider干活,最近出报告分析中国量子人才流动。话说,这提议虽没落地,但戳醒了不少人。美国创新靠移民,硅谷70%专利有移民贡献,中国学生占大头。要是不补这牢,美国在AI、量子赛道真得望尘莫及。
来源:风吟枪啸